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青岛李沧区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推动全区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

2021-6-24 17:25|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520| 评论: 0|原作者: 李沧区老年大学

摘要: 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如何创新形式,促进老年教育向纵深发展,是各级老年大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青岛李沧区老年大学在省、市老年大学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办学的开放度、覆 ...

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如何创新形式,促进老年教育向纵深发展,是各级老年大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青岛李沧区老年大学在省、市老年大学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办学的开放度、覆盖面、影响力,推动更多有实力、有意愿的行业单位融入到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上到与学校驻地的高等院校、下至与基层社区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共享,将老年大学工作向社会广泛延伸惠及更多老年群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是联共建,开创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老年教育新模式。坚持借助驻地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校师资力量,拓展办学思路,有力促进了老年大学教学工作。2017年便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酒店管理职业术学院派优秀教师到老年大学任教,开设钢笔画、工笔画等课程,并在老年大学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老年大学则发挥“五老”优势,定期为大学生讲传统,同时,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老年大学组织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参加老年大学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不仅为老年大学带来青春的活力,也使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双方就建立老年教育师资库、为老年大学输送更多优秀教师、打造老年研学基地、志愿者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达成多项共识,将携手共同开创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2020年,为切实贯彻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职业院校兴办老年大学的通知》,李沧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与青岛开放大学携手共建,在李沧区老年大学设立“青岛开放大学李沧老年教育学院”,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在平台使用、师资共享、课题研究、老年教育活动开展、老年教育研究及老年学历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互利互赢。

二是广泛融合,拓宽多方助力、借力发展的老年教育新路径。老年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李沧区老年大学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不断扩展老年教育的外延。2019年,李沧区老年大学与港中旅国际旅行社、山东国旅等优势旅行社合作签署游学协议、开设了游学部,组织老年学员走出课堂、拓展视野,并于2019年4月“一带一路”沿线巴尔干地区进行了文化交流活动;疫情期间游学部为老年学员录制了四期游学“云课堂”,让学员足不出户便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增强了学员们抗击疫情的信心;与青岛蓝谷研学中心研学实践基地签约成立研学基地,将定期为老年学员提供免费研学及游学咨询服务。与青岛广播电视台签订合作协议,在李沧区老年大学成立QTV群众艺术联盟李沧区中心、QTV《青岛老有才了》李沧区活动基地,并对学校5月18日举行的志愿服务大集活动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启动仪式进行了全程直播,据电视台统计,线下线上观看人数达16万人次合作协议签订以来,已为6名教师录制了教师风采、为2名老年学员录制了学员风采,目前已在青岛电视台“老有才了”电视专栏节目中播出6期,社会中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升了老年大学的影响力

三是资源共享,建设基层强健、全面提升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为解决老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的困境,李沧区老年大学想对策、谋思路,将老年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开设大枣园分校、社会福利院分校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西部、东部校区及口街道分校,目前,全区北部、西部、东部均有老年大学分校,使全区老年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采取“请进来”“派下去”方式,将优秀教师重点向城区社区老年学校倾斜,大枣园分校,每年至少派出8位优秀教师,为提供优质师资力量,深受基层分校的欢迎。为调动基层办学积极性,持续开展基层示范校评比活动,对优秀基层每年给与10万元资金扶持,鼓励基层老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组织校际座谈交流、培训、文艺展演活动,提升街道、社区基层老年学校办学水平和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同时,李沧区老年大学党委、总支、支部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联共建活动,目前已与大枣园、东山、金水东路三个社区党委结对,通过学习活动借鉴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发挥区中心校的优势,深入挖掘老年大学资源,根据社区需求,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包括联合开展党课教育、组织有书画特长的教师学员为居民送福字、写春联、走访困难党员群众、编选节目参加社区文艺活动等,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聚力共赢,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为全区文明建设和社区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