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亭,现年68岁,原任山东潍坊高密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副主任医师,现担任高密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退休干部,他退而不休,发挥余热,默默奉献在助力科普惠民、乡村振兴的路上,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最美老干部志愿者”,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授予“中国老科协奖”。 科普惠民 无私奉献 姜玉亭曾经是一名军医,在部队工作15年,转业到原高密市卫生防疫站直到2013年退休,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退休后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体诊所争相聘他去坐诊,面对高薪聘请,他却无动于衷,毅然选择到老科协参与志愿服务。协会刚成立时缺少经费保障,更没有工资报酬和任何福利待遇,被人笑称“自带干粮来办公”的他却一干就是13年。朋友们不解地问他10多年来凭什么信念坚持无私奉献?他回答说,就是要利用老科协这个平台,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回报社会,感谢党多年来的培养教育。协会主办的《金秋科技》《老专家建言》两个内部刊物,为了节约经费,从编辑、打印、装订、发行都是他“一肩挑”。不论天气风冷雨寒,他骑电动车把刊物第一时间发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截至目前,“两刊”已编印300多期,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扩大,作用日趋增强,省市老科协和高密市领导给予较高评价,并多次批示转发。“两刊”为老科技工作者建言交流搭建了平台,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合学党史办实事,他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根据不同群体需求作《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青春期卫生知识》《高血压的防治》等专题讲座12场。作为长者宣讲团的成员,还积极进机关、进学校为青少年和党员干部作了《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严防和平演变》《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勇于担当力挽狂澜》等党史国史报告。在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他更是履行了党员义务,践行了不变的初心。 该同志热爱文字写作,注重做好信息宣传,他经常伏案撰写稿件到深夜,向省内外报纸、杂志投稿200余篇。近几年来,发表新闻报道、专家论坛、学术研究、建言献策文章120多篇,多篇文章被《中国老科协通讯》等刊物采纳,为宣传高密,普及科学知识和学术交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乡村振兴 献智出力 “密柴胡”是高密市的道地药材、质优效高,为挖掘保护这一濒临绝迹的名优中药,年逾花甲的他经常坐公交车、骑电动车或徒步踏遍高密东西两岭、南部乡村,终于在醴泉永安村、柴沟梁埠岭找到了“密柴胡”。为证实现存“密柴胡”的属性和有效成分含量,他又连夜乘火车奔波近3000公里去西安国联检验中心检验“密柴胡”。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观光游览,往返只用了四天。一周后收到“密柴胡”检验报告结果,其有效成分是国标的四倍,坚定了他继续研究、扩大种植的决心和信心。他在《潍坊日报·今日高密》发表长篇文章全面介绍“密柴胡”并在其他媒体开展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两次承担“密柴胡”研究课题,他认真研究栽培技术、总结管理经验、考察经济效益、分析发展前景,现已圆满完成科研任务。为促进密柴胡种植产业化,他还免费向“密柴胡”种植户提供种子和技术,目前,已有多家生产企业和农民种植“密柴胡”,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高密夏庄盛产的大金钩韭菜有着600年的传承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近年来由于农残影响,致使销售量下降,农民收入明显降低。为使大金钩韭菜提质增效,姜玉亭向市政府提出发展“零农残”产品的建言。经过两年的努力,采取酵素和有机肥处理土地,生物防治韭蛆等措施,使大金钩韭菜重放异彩,销售量得到了大幅提升,预计三年内大金钩韭菜种植发展到5万亩,必将有力推动农民增收。 疫情防控,白首逆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姜玉亭向原单位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与同事们并肩战斗;他在居住小区积极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连续执勤30余天;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市心理学会联合建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对相关人员开展心理疏导;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撰写了“精准施策,科学消毒,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建言等文章被发表在《老专家建言》内刊和《金秋科技》杂志上,该建言被市委市政府转发全市部门单位参阅。疫情稳定后围绕企业复工、学生复学,姜玉亭多次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调研,撰写《常态化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建言报告,对指导常态化防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姜玉亭坚持多年如一日发挥专技特长,以实际行动开展科普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并影响带动一批老同志参与志愿服务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获得国家及省、市各类荣誉20余项,他说,自己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仍然有不怕吃苦,不甘平庸的“牛劲”“牛力”,不论何时都会持续脚踏实地为助力高密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