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蓟门里社区,有一支平均年龄69岁的老党员先锋队。这群老同志特别忙,义务理发、社区清洁、上门心理慰藉、手把手教学手机和电脑……只要是社区里的事儿,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给自己取名“彩虹服务队”。 据彩虹服务队发起人王素华介绍,社区老党员先锋队——彩虹服务队2014年成立,主要由社区老党员组成,从成立最初的20人到现在已壮大至235人。 之所以用“彩虹”这个名字,是因为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代表了7个小组的不同职能,紫色组的科技助老、橙色组的便民理发、赤色组的文体娱乐、黄色组的文化传承、绿色组的绿色环保、青色组的身心慰藉、蓝色组的保家护园。 自从这支为民服务队成立以来,社区中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2011年,王素华偶然得知中关村学院要开办电脑汉字输入培训班,于是她带着5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培训。 很快,第一批老同志学成归来,为了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培训,王素华将他们组成了一支教学服务队,并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办起了电脑大学堂。 没想到,大学堂大受欢迎,不仅社区里的老人喜欢,家住顺义、通州的慕名者也闻讯赶来。这就是现如今彩虹服务队紫色科技助老岗的“前身”。 2014年,彩虹服务队成立,她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联系高校志愿者,增加“教学达人”,也让学有所成的老人们走出去参加比赛,激发老人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服务队还教老人们自己用ATM机交水电费,在网上挂号。“目的就是为了让老人们独立,让孩子们省心。” 那时“教学达人”们每周一下午走进电脑体验微课堂,帮助居民学习电脑和手机知识。他们热心帮助初学者上网和打字,引领老人走进网络世界,满足无电脑无网络居民的学习需求,为前来咨询的居民答疑解惑。 他们“送学上门”随叫随到,到居民家中帮助居民实现电脑梦。他们口手相传,帮助老人实现使用电脑及手机的心愿。 年逾八旬的马玉珍老人逢人便说:“我终于圆了电脑梦,学会了打字,享受了网络的便利,没有遗憾了。” 让老人在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让老人在生活上更加舒心。服务队发现很多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出行不便,理发成了困扰他们的大问题。 “出去理发吧,一次30元,许多老人还真有点舍不得,再加上不在社区里,腿脚不便的老同志去理发店也不方便。”王素华说。 彩虹服务队成立后,他们将便民理发“惯例化”,每周一下午,七八名理发师傅在活动室随时待命,社区老人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免费的服务。 老党员先锋队的成员定期上门为卧床、高龄、独居及空巢老人提供量血压及心理慰藉服务,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为居民送上暖心服务。 得知记忆体检可以早期发现阿尔茨海默症倾向,进而降低患者漏诊率,青色组“巾帼十姐妹”毅然走上关注脑健康的记忆门诊岗,她们像友人一样亲切地指导老人们填写记忆力筛查表,为他们提供各种对记忆有帮助的辅导工作。 彩虹服务队用点滴平凡的“微服务”为社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义举,让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温暖。他们就像一道彩虹,坚守党员的初心,用无私的奉献,在社区里绽放绚烂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