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安遂川县草林镇,有一位90多岁耄耋老人,提起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他,退伍后执教育人几十年;他,退休后情系山区孩子成长,免费辅导学生二十余年;他,设立爱心育才奖学金,无私资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这位老人先后获得过全国农村体育积极分子、江西省开拓老龄事业先进个人奖、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9年第四届“江西好人”等殊荣。他就是郭斯行。 郭斯行自幼受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弃学从军参加抗美援朝,是一名出色的志愿兵宣传员,在援朝作战中立功受奖。1955年郭老因伤病从部队退伍转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1982年,郭老病退回到家里。闲不住的他总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凭着自己文化功底好和军人的冲劲,他主动当起了乡村的义务宣传员,出墙报、出板报,组织文艺宣传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扬农村新人新事,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镇党委政府看重他的才华和奉献精神,又重新聘请他到镇文化站当负责人,虽然身体不好,但他义无反顾,欣然应允,走马上任。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草林文化站由一个后进站变成了一个全国叫得响的“明星站”,多次受全国、全省表彰,成为红土地上一道亮丽的名片。 1994年冬,郭老离开文化站后,又主动请缨,担任了该镇关工委、老干部活动室的负责人。他常说,自己比起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们,实在太幸运了。永远跟党走,时刻保持部队优良作风,多为家乡做些实事是自己毕生的追求。在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道路上,他一干又是二十几个春秋。 郭老主动担负起了该镇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凭着自己执教多年的经验和优势,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和历史,结合自己亲身经历革命、战斗生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鼓励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每次讲课,他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查阅有关资料、备好教案,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几十年的讲稿积累下来已有一人来高,凝聚了郭老无数的心血。他的报告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赢得了师生的满堂喝彩。据粗略统计,郭老先后为中小学校学生作革命传统、法制教育、美德教育等500余场,受教师生5万余人次。 通过接触,郭老身边的孩子们多了起来,孩子们喜欢与这位当过兵的老爷爷交谈,并请教学习上不懂的问题。郭老总是有求必应,耐心给他们讲解。同时,他也时不时打听起他们的家庭状况,课余生活等。针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留守儿童等,郭老义主动担负起了业余家庭老师的职责,每逢周六、周末,他都利用空闲时间,就近就便上门为这些孩子们免费进行辅导,解决了这些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 上门为孩子们辅导,对于年迈的郭老来说,真的非常辛苦,且覆盖面不大,费时费力。郭老寻思,自己老家的房子面积大,又离圩镇不远,何不改变方式,让孩子们上自己家来为他们辅导呢?儿子听到父亲的想法,也非常赞同,在家人的帮助下,老家房子收拾一新,还专门开辟了阅览室、娱乐室,为了让孩子们学习之余锻炼身体,郭老儿子还自费购买了一张乒乓球桌,空闲时间,郭老亲自动手,在自家院子里栽种了许多了绿植和花卉,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清新雅致的学习环境。 周末来临,郭老家里便热闹起来了。附近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聚集到郭老这里,少则7、8人,多则20余人。这个时候,郭老似乎又重新找回那种教书育人的感觉。他凭着几十年教育工作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性格差异、成绩优劣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辅导。辅导之余,还给孩子们讲故事、讲人生、讲经历,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他的家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快乐成长的乐园。因为来这里,有疼他们爱他们的老爷爷,有为他们解决学习上难题的老教师,有为他们鼓劲壮志的老兵,在这里,孩子们收获了知识、感受了欢乐、经历了成长。20年多来,郭老义务辅导学生达到2000余人次。他这种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行为,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对贫困学生,郭老在给予特别关注的同时,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尽力予以资助。郭斌燕14岁读初二那年,母亲不幸去世,由于家境贫困,一度有辍学的念头,对生活也完全失去信心。当时正在辅导胞姐郭伶燕的郭斯行得知情况后,十分心疼,主动上门看望安慰她,并承诺给予学习上辅导和生活上的照顾,重燃了她生活的希望。就这样,一到周末,斌燕做作业,郭斯行就在家里泡好菊花茶,准备好点心和午饭;每天早晨五点多,郭斯行就领着斌燕、伶燕姐妹俩锻炼,边跑步边聊学习和生活。郭对她俩就象自己的亲孙女,给予的资助一直没有间断过,直至她们各自顺利完成学业。如今,学有所成的两姐妹都走上了教师岗位,尤其是师范毕业的郭斌燕,放弃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自愿到最偏远的村小任教,用实际行动传承了恩师郭斯行不畏艰难、教书育人的志向。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贫困学生王伏春,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得到了郭老的辅导资助。因成绩优秀,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由于家庭困难,郭老亲自帮助解决了5000元学费,解决了燃眉之急。2017年考取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的罗祥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至高中毕业,一直得到郭老的辅导、资助和鼓励,该生是郭斯行辅导时间最长、发展最全面、进步最快的学生。如今,每每逢年过节,曾受过郭老资助和辅导的学生无论是在读、还是参加了工作,或自主创业,都会以不同方式对郭老这位恩师进行问候和祝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郭老的笑脸才最灿烂!最美丽! 2012年开始,郭斯行以个人名义设立了“育才奖学金”,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动员家人和亲戚慷慨解囊,每年奖励本镇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贫困学生。据统计,几年来,育才基金会累计发放奖励、资助资金10余万元,近100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得到了奖励和资助。2018年,郭老90大寿,那天他没有举办宴席,倒是举行了爱心育才扶贫奖学仪式,受助的10多名学生和家长以及县镇村有关领导参加了郭老这个“特殊”的生日,为郭老的这颗赤诚“初心”点赞!草林小学11岁的王小晨同学在接过郭老亲自颁发的育才奖学金时,深深地朝着郭老鞠了个躬,行了少先队礼,她眼含热泪说道:“郭老就像亲爷爷一样,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好成绩回报郭老的恩情,将来也要成为像郭老那样做一个无私奉献、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对社会有用的人!”。“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是当地群众对郭老始终未忘初心、献身教书育人、情洒下一代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人生最好的诠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熟悉郭斯行老人的大坪村村支书刘小兰说:“郭老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绝对是出手大方,可是对自己却很‘抠门’,你看他穿的袜子还打着补丁呢,就连身上穿的这件衬衫也有十几年了。”在郭老的感召和带动下,如今当地“尊师重教”、关心下一代成长、助人为乐的氛围在当地越来越浓,家风、民风、乡风明显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初心未忘桑榆晚,最美莫过夕阳红”。在郭老言传身教下,儿子、女儿、孙女都相继走上了教育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家三代四位教师,可谓是书香门第、教育世家,为当地百姓所称赞和乐道。今年9月10日,郭斯行作为特殊嘉宾被县委县政府邀请参加第36个教师节颁奖晚会,他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无私关爱山区贫困孩子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赢得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似春蚕、如红烛、若春雨、为人梯。正如郭老所说:“我是一名老兵,一位人民教师,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是党给了我一切。虽然我年龄大了,老了,但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家乡做点实事,为孩子们做点好事,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关爱青少年,扶贫助学这件事我就要一直做下去,只有这样,此生才无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