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云南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五个一”教育管理模式初探

2021-6-4 09:40|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601|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2020年,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按照昆明市社区老年学校相关建设标准,在不断完善市老年大学建设的同时,逐步将老年教育工作向社区延伸,兴办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率、入学 ...

2020年,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按照昆明市社区老年学校相关建设标准,在不断完善市老年大学建设的同时,逐步将老年教育工作向社区延伸,兴办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率、入学率和老年教育的普及率,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经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后,确定以晓塘社区、万辉社区、青龙社区等为试点,开设了11所社区老年学校。依托社区文明实践站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力量,利用社区各社团,组织学员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文体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安宁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社会稳定以及家庭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安宁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年来,11所社区老年学校在办学中,做到坚持一个理念,认真执行一套管理制度,做到有一所固定教学场地,开设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一系列教学班,搭建一组乐为展示平台。

一、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办学理念

紧紧围绕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在不断提升质量的过程中,使学员们通过在校学习,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努力让老年社区老年学校成为老年人的知识田园、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二、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社区老年学校建设中,安宁市老年大学发挥“三个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示范中心、培养骨干中心)作用,着力于“规范化”“人性化”,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使各项工作步入发展轨道。一是事务管理规范化。社区老年学校事务管理分为行为准则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准则管理方面,先后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岗位职责、学员守则、考勤、考评、档案、安全等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制定好年终、学期工作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以上实行制度上墙,从“以人管人”向“依靠制度管人”的规范化管理转变,使社区老年学校实行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二是人员管理人性化。老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加之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在本质上是一项公益事业,因而决定了其人性化服务的需求。11所社区老年学校在规范化管理工作过程中渗透着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体现着规范化管理处处蕴涵的人情味,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用爱施教”的教风。1.每年不定期召开教职工、教师座谈会、班委座谈会、学员座谈会,给师生发征询意见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及时总结和改进工作。在各班,学员推荐班委,成立班委会,选举班长,由学员自己管理自己;2.在聘用教师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要非常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其次要非常耐心、热情;3.通过给每位教师、学员征询招生意见,听取大家对开办学科、新班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学科、班级学时等工作。

三、有一块固定的教学阵地

加强教学阵地建设是为老年学员提供良好学习条件和空间的一项重要措施。11所社区老年学校通过挖掘公共服务潜力,做到每所学校有固定的室内和室外教学场地。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老年人大学打造成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学校所属街道、社区高度重视,切实把老年学校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在积极争取街道、社区支持的同时,各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好教学阵地的作用,让教学阵地成为教师教学、学员学习的好帮手。各社区老年学校依托新文明实践站中的主题教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开展多样化教学,真正管好、用好教学阵地及设备,发挥其最大效益,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

四、开设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一系列教学班

课程设置是老年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的基础。只有真正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才能打造创新课程设置的特色品牌,不断提高老年人大学的办学水平。一年来,各社区老年学校在每学期前坚持走访调查,通过入户调查、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电话回访等形式广泛向居民征求意见,对有求学需要的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进行登记造册,为开学课程设置打好基础,在注重办学标准化、示范化的基础上,侧重“学、乐、为”的有机结合,科学设置适应老年人发展需要的课程,发扬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不断吸引更多主动求学的老年人。

(一)坚持政治理论课。各社区老年学校坚持开办政治理论课,把政治理论课作为老年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来定位。如:十八大、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等重大时事、精神和方针政策,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定期邀请党校教师,举办政治时事讲座。较好地发挥了老年学校作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作用。

(二)巩固传统文化课。随着传统文化课门类的逐渐增多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从最初的国画、书法、音乐主流课程增设了服装表演、摄影等课程。

(三)突出文艺特色课。晓塘社区老年学校的音乐、舞蹈课程,新村社区老年学校的器乐班、合唱团,始甸社区老年学校的扎染课程等都各具特色。在办好文艺特色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对于老年人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健康身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办好家政保健课。开设家政保健课是根据老年群体特定的生理、心理需求决定的。如:根据老年人共同关注第一位的健康问题,定期邀请安宁市人民医院的专科主任到校举办科学急救方法、中医按摩知识、求医问药等卫生保健类讲座等家政方面的讲座很受学员们欢迎。实践证明,老年人通过家政保健知识的学习,收到了“个人受益、家庭满意、社会赞赏”的良好效果。

五、搭建一组“学乐为”展示平台

以老年学校为主阵地,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三课堂搭建活动平台,实现“三个课堂”的互动效应,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学员搭建展示才华、发挥才能的广阔平台。

(一)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平台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学。各社区老年学校以抓好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在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互动式教学、学员上讲台、小组讨论等形式,将教师的第一课堂主人身份潜移默化地转化到学员身上,真正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投入到课堂中,让第一课堂真正“活”起来;利用座谈、笔会、展示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为学员提供个人展示的舞台。

(二)构建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乐。第二课堂是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多数老年人都渴望在这里展示风采、展示才艺,广交朋友。各老年学校尽可能地满足老人们多样性需求,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书画展、笔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员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使老同志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更多的知识面,更好地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三)突出第三课堂发挥作用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为。第三课堂是老年学员融入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老有所为的体现。许多学员渴望参与志愿者活动,发挥余热,他们通过学有所成,不会忘记回报社会,同时促进自身健康并提升人生价值,对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各社区老年学校经常性与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社会资源保持联系,采取各种措施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并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 发挥所长为社会服务,真正使他们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如:新村社区老年学校组织学员参与社区现有公益服务、公益活动、公益文体等四大类别的15个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文艺汇演、社区治安维护等方面活动,成为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