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雄,云南普洱市宁洱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生于1945年12月,1964年11月参加工作,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普洱县(现普洱市)贸易公司、普洱中学、县委办公室、县教育局、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工作,2005年12月退休。 作为党员,时刻服从组织安排 “差不多是无缝连接,退休后,组织派我去了关工委,就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那时候关工委刚刚成立,无地点,无人员,无经费。”面对这种状况,张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向县委领导汇报情况,争取上级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健全了机构,与企业协调,得到了一些工作经费。为组建“五老”宣讲团,他频频主动找上门与符合条件的离退休老同志交心谈心,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再后来,便牵头组建了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五老”宣讲团定期到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史和宁洱的红色史迹,目的是号召学生们既要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争做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美德少年。 县“五老”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到各中小学校做了大概50多场报告,受教育学生达两万余人,曾协调北京某慈善机构为全县各中小学捐赠书籍10万册,价值300万元,组织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手抄报比赛、“法治进校园”等活动。联合其他部门,借助革命烈士陵园、民族团结园、磨黑省级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颗红心志不移,甘当娃娃保护神 对于中途辍学的贫困生,继续学业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有效途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并向社会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秉承这个信念,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便成了关工委的一个重点项目工作。2011年,父母智力残疾,姐姐患先天性心脏病,面对风雨飘摇的家庭,一家四口唯一健全的人—15岁的谌永海敲响了关工委的大门。张老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立即组织开展了帮扶行动,协调救助资金,联系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姐姐谌永梅实施了免费手术。但因错过救治最佳良机,几年后谌永梅还是离开了。谌永海伤心欲绝,在学校读书的他准备辍学回家照顾父母,承担起家庭重担。张老得知这一情况后,几度与小永海促膝长谈,鼓励他树立理想目标,引导他走出当下困境,在张老的支持和鼓励下,谌永海进入县职业高级中学继续学习。小永海入学后张老随时关注他的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协调各方争取到了2000元/年的救助金,帮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志存高远,安心学习。在张老和关工委的关心帮助下,小永海奋发图强考上大学并顺利完成学业,现就职于普洱市墨江县新安镇农业服务中心,成长为一名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公职人员,投身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用青春和汗水践行他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诺言!“搭上”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条线,张老又得忙了,在张老的协调联系下,全县先后送出了8个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去手术治疗。 他们的路还长,能救一个是一个 2017年11月,张老牵头组织成立了未成年人司法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凡是未成年人案子,关工委一定要派出人员从头到尾跟踪参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帮助触法孩子能够从案件中剥离出来,不走司法程序,通过教育感化、监督、管理,使孩子认识到错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感化后结案,成为自由合法的公民。少年张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抓获,因其尚未成年,检察机关决定进行附条件不起诉,由未司办工作人员进行观护帮教。刚开始,张某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认为社会不公、命运不好而情绪低落,对帮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心存抵触,帮教工作收效甚微。张老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帮教人员针对性研究解决对策。“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我们要用爱陪他走过帮教关护这一段,别看他人高马大,但实质上就是个娃娃,我们要设身处地、真诚地与他们交流,用对待孩子的方式,引导他转过弯来重塑信心”。在张老的妥善安排下,帮教人员更加耐心地对张某进行劝导,真心和他交朋友,张某18岁生日那天,张老和帮教人员专门为他定制了精美的蛋糕,一起为他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想通过帮教,能够帮助这些触法孩子们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来,他们还小,将来的路还长,不能在监狱里头度过,我们尽自己的力量,多花点时间,能救一个是一个。”在张老的指导下,县未司办组织帮教从司法程序或实体法律处罚中分流出来的触法未成年人5人均有明显转变,重新走上人生正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