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烟台海阳市积极落实“一二三四”工作布局 高质量谱写关心下一代工作新篇章

2021-6-1 15:19|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522| 评论: 0|原作者: 海阳市关工委

摘要: 从2019年初,烟台海阳市新一届关工委领导班子就任以来,积极落实“一二三四”工作布局,即突出一个引领、开展“两项”活动、实施三项工程,拓展四个领域,整合资源,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凝聚正能量,形成社会合力,各 ...

2019年初,烟台海阳市新一届关工委领导班子就任以来,积极落实“一二三四”工作布局,即突出一个引领、开展“两项”活动、实施三项工程,拓展四个领域,整合资源,主动融入社会管理,凝聚正能量,形成社会合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突出一个引领,以“党建带关建”,强基固本

方面,重新调整了海阳市关工委领导班子和组成人员。由市人大常委会现任在职的4位副主任和一位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局局长组成市关工委的领导班子,22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设置“五组二室”,由现任的人大、政协各委办在职科级干部担任,使在职干部充实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成为主力军。有效加强了关工委的工作力量。   

另一方面,强力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我市“党建带关建”作为贯彻落实烟台市委32号文件的重要举措,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通过督导考核、通报、简报等措施,不断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18处镇区街746个村居、社区,成立关工委组织的村居、社区671个,完成率达90%以上;成立关工委组织的企业达到了102家,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

、开展”活动,营造工作氛围,优化载体

一是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积极开展“双爱”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挖掘疫情防控期间蕴含的当代红色基因和爱国因素,组织“五老”制作红色影像,深入学校宣讲地雷战精神;组织成员单位关工委和镇区街关工委分别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少年讲好中国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目前,海阳市中小学生到“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地雷战纪念馆”“英雄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参观和教育的学生达2万人次54所中小学全部开展了“双爱”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比例达100%。

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通过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引导扬帆助学、城北善道服务队等志愿者团队开展系列助学活动,为困境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捐资助学、送去温暖。2020年协调市妇联、团市委、慈善总会等单位,整合资源,共资助困难学生600余人,捐助图书6500余册,文具等学生用品1000余件,累计帮扶资金60余万。市关工委还坚持开展“冬季助学送温暖”活动,已连续两年直接组织10名企业家,共捐款10万元,累计资助困难学生100余名,并形成关爱机制,使青少年关爱助学工作常态化。

三、实施“三项”工程,发挥有效作用,深化效果

一是实施示范点工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我市启动了学校,村居(社区),企业和老年大学的关工委组织建设示范点工程;分层面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组织观摩调度,分享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和整体的关工委建设水平有效提升。2020年10月由关工副主任带队分四个组,深入到18处镇区街,52个村居、社区,19个企业,现场考察、听取汇报,精心指导各镇区街基层关工委建设,发现并树立了一批典型。

二是实施“天平润苗”工程,发挥好品牌引领作用。2019年会同法院启动“天平润苗”工程,提出了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送一册书籍、结一个对子、定一个日子、开一次模拟法庭、办一次知识竞赛、开展一次流动普法、建一个基地、组一个宣讲团、开一次班会等“十个一”润苗措施,通过开展法制课堂、模拟法庭、案例讲解、道德法制主题班会等活动,确保“润苗”措施有力落实。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有68名法官到中小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召开道德法制主题班会42场,指导中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20次,直接受教育学生达9万余人。

三是实施“希望小屋”工程,发挥系统联动作用。2020年7月,团市委启动了“希望小屋”工程,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统一规划、设计、装修,配备了学习和生活用品。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募集“希望小屋”资金5.78万元,建设完成了15间“希望小屋”。市关工委协同教体局、民政局等单位拉长“帮扶链”,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重帮扶”,为困境儿童装饰了舒心的小屋。

四、拓展四个领域,融入社会治理,凝聚正能量

一是调解纠纷,做和谐社会的“粘合剂”。通过组织五老志愿者在村居、社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开展信访排查,维护基层谐稳定。截至2020年年底,市法院离退休党支部组建的4个法律服务社团,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司法援助服务18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二是教育引导,做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广泛动员五老参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开办家长学校、传承优良家风;组织引导老同志参与四点半课堂,建立10个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关爱服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志愿服务,做柔性治理的“排头兵”。引导五老用志愿服务的方式融入城市建设与治理,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增添柔性力量。目前,已经组建了红色宣讲团、法制咨询服务团、环境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宣讲、演出活动12场,受教育共计5000人次。地雷战精神宣讲、卡点构筑防疫网,传统文化宣讲、转业士官安置政策宣讲、市民不文明行为劝导,成为文明海阳建设的“风景线”

四是同心协力,做关爱氛围的“播种机”。建立联络员制度,每个月收集、整理各级关工委工作动态,对全市的先进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今日海阳》开辟关心下一代工作专版,每月刊发一期,每期12000份;利用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在国家、省、烟台市各级媒体刊发了信息稿件193篇。在中国关工委“我的家训”主题征文活动中,我市姜立昌撰写的《不成文的家训》荣获一等奖,全省仅此一名获得殊荣。不仅扩大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而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