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嘉岭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中心的延河之滨,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高44米,共九层。山下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其中,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 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不上宝塔山,等于没来延安。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民歌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滔滔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杨家岭的早晨,枣园的灯光”,是我心中的崇拜,是我从中学开始就期盼朝觐的地方。 三十年前,第一次登上宝塔山,我看到一座斑驳陆离的古塔。 当时我在山东省诸城市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对口支援延安地区的安塞和洛川两县。在完成了对两县的初步考察后,我来到延安,第一次登上宝塔山。 放眼四望,延河里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城区高楼大厦很少,规划建设凌乱。城外的山岭上绿色植被稀疏,大片的黄露土裸,大风刮来,尘土飞扬。我亲眼看到了真实的黄土高坡。 联想到在两个县的实地考察结果: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建设落后,缺少支柱产业,群众收入很低,财政入不敷出。县委县政府还在窑洞里办公,县委书记的家是两孔窑洞,而副县级干部只有一孔。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了,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延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只有这个水平,真的不可思议。 当然,也有让我心情激动的事情。在这里,我看到了著名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表演,欣赏了中国唯一一个“民歌大王贺玉堂”的独唱音乐会,参观了高水平的安塞剪纸展览,了解了革命老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深刻感受了老区干部群众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非常矛盾,难道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真的可以不同步? 我想起了美国首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写的一篇文章:“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攻克柏林,城市几乎变成废墟。我在看了只有老年夫妇两人活着的一户人家后,坚信这个民族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重新崛起。因为,我在已经塌陷的房子里,在昏黄的油灯下,看到了立着的一束鲜花。” 我和两县的同事们认真研究了帮扶计划和措施,互相派出挂职干部,并用心抓好落实。几年下来,办成了一些事情,较好地完成了对口帮扶任务,诸城和延安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十年前,第二次登上宝塔山,我看到一座巍峨壮丽的丰碑。 2011年,我已到省政府工作。奉调到延安干部学院学习,老老实实当学生。学校采取课堂和现场结合教学法,在枣园、杨家岭、清凉山、中央大礼堂、白求恩工作过的医院、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地方、南泥湾、黄河壶口等现场,我们坐着小马扎,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回学校分组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剖析。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加强党的建设,培育延安精神,导演了一幕幕扭转乾坤、威武雄壮的历史篇章,谱写了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辉煌历程。 特别是十三年的陕甘宁边区模拟执政,为新国家、新制度、新体制、新政权的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搭起了班子,初步奠定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对于这些历史知识,过去的认知是片面的、肤浅的、支离破碎的。通过这一次学习,变成了全面的、深刻的、系统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我的心里进一步增强。 千年宝塔无言,但它见证了这一段残酷、坎坷、雄壮、辉煌的历程,它无疑是一座铭记共产党艰苦奋斗和拼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丰碑。再一次信步登上宝塔山的时候,我感到天广地阔,我仿佛看到,那巍巍宝塔在熠熠闪光。 第三次登上宝塔山,我看到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 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 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又一次来到延安。进城已是黄昏,下榻的宾馆就在宝塔山下。晚饭后,站在延河岸边,遥望不远处的宝塔,光芒四射,映红了整个宝塔山。 翌日清晨,早早上山,站在宝塔下久久凝望,新延安生机勃勃的风采尽收眼底。城市已经高楼林立、街道错落、行人车辆穿梭如织。向南看,以往的练兵场已经不见,变成了宏伟的体育馆。向西看,延河两岸,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已是旧貌换新颜。向北看,清凉山整修一新,山前的广场上花团锦簇。远处的三座山头已经推平,建起了宏伟的延安新城。向下看,延河大桥岿然不动,一座座新桥横跨大河南北。向远处看,光秃秃的黄土山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目青山,坚持二十年如一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黄土高坡终于成为历史。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的奋斗。新中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新延安的篇章由奋发图强的新一代继续书写。七十年过去了,延安精神仍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记忆中,在延安这片土地上屹立、流淌,生生不息,激情澎湃,这里有太多太多的传奇。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颠簸道路,发展成为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强盛中国。这个历史结论、伟大真理,永远颠扑不破。 再一次仰望星空,思绪飘然,感慨万千。这延安宝塔,始建于唐,1041年由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的范仲淹重建,屹立千年不倒。这延安宝塔,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就是茫茫大海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宝塔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就是塔基特别牢固。而我们的领袖早已洞然于胸:“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看来,那1945年7月1日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那历代王朝由兴到衰再到最终灭亡的历史周期率,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了。 看着看着,想着想着,已经满眼是泪,人老了,易动情,情到深处自然浓。 再过十年,如果活着,一定再来延安,再登一次宝塔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