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淄博市创新建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飞地”党支部制度——淄博市委老干部局制度创新重要成果

2021-5-27 17:49|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85| 评论: 0|来自: 淄博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 ...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建立基层党组织或者临时党组织,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创新建立“飞地”党支部制度,有效解决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经常、不方便等难题保障他们退休不褪色、流动不流失

摘要:

○离退休干部党员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许多长期居住外地的流动党员普遍存在教育管理松散、学习活动不经常不方便等问题。

○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创新出台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飞地”党支部制度通过“共建共管”,打破区域、单位界限,采取以流出地服务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的模式,实现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学习活动有场所、有经费、有人管。

目前,我市驻北京、济南、青岛及区县驻淄博中心城区“飞地”党支部相继成立,全市建立“飞地”党总支1个,党支部11个,其中:市外3个、市内8个,均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

“飞地”党支部的建立,使同志们深受鼓舞和感动,表示感谢家乡党组织,让他们在外地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将厚植爱淄博、爱家乡、思源思报的赤子情怀,广泛宣传推介家乡,提高淄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

○“飞地”党支部制度推出后,我们及时召开了“‘飞地’党支部赋能离退休干部党建‘强基提质’”新闻发布会,共产党员网、凤凰网、大众网、鲁中晨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以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20省市学习或咨询我市经验做法。

正文:

一、党员有需求,顶层有设计。近年来,离退休干部党员因异地投亲靠友、照看孙辈、改善条件等原因,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居住外地人数逐年递增,普遍存在与所在党组织联系不够紧密、参加学习活动不经常不方便、体现党内关怀及时等问题。如何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让他们就近就便参加党组织生活,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01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建立基层党组织或者临时党组织,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2019年5月22日,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指出,“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流出地党组织可以依托园区、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地办事机构等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今年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设置党支部和网上党支部。今年省委组织部在我市试点开展党员分类管理。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我们以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为突破口,本着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发挥作用的原则,创新建立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飞地”党支部。截目前,全市已建成“飞地”党总支1个,党支部11个,其中:市外3个、市内8个,均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

二、制度接地气,科学易操作我市出台的“飞地”党支部制度从组织设置、服务管理、经费保障、咨询服务等方面,对“飞地”党支部作了明确安排,科学规范、简单明晰、易于操作,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认可和欢迎。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基层情况。针对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全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居住生活、区域分布、接受教育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飞地”党支部制度的通知》,指导市直、区县以居住地为基础,因地制宜建立流动党员“飞地”党支部,改原单位党组织“长臂遥控”为“飞地”党组织“现场实地”服务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先行建立“飞地”网上e党支部,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实体化运行。二是因地制宜,优化组织设置。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打破区域、单位界限,以市或区县为单位,建立“飞地”党支部。市外,每地设置1个市级“飞地”党支部,涵盖市直及区县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市内,区县在中心城区建立“飞地”党支部。根据支部党员数量,设置委员3-5名,其中,书记1名,有的可配备1名副书记或1名党务专职干部(可由在职党员兼任),实行以流出地服务管理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的模式,党员一般不转组织关系。市、区县“飞地”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及书记人选分别由市、区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审批和指派。三是建章立制,规范组织活动。制发“飞地”党支部党员《活动证》,签订《共建共管协议书》,设立流动党员动态信息台账,对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实行“全接收”服务。组织活动中,坚持普遍性要求和老同志特殊需求相结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不作硬性规定,也不简单照搬照抄在职党员的做法制定出台《“飞地”党支部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支部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党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截至目前,各“飞地”党支部已累计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集体学习等活动30余次。四是亲情服务,彰显党内关怀。)两级均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负责“飞地”党支部的设立与运行等工作。全面落实精准联系服务制度,“飞地”党支部党员发放“情暖桑榆连心卡”或建立“情暖桑榆连心群”,明确服务专员及联系方式,及时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注重党内人文关怀,在中秋、重阳等重要节日或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遭遇重大变故时,“飞地”党支部及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让他们时刻感受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五是统筹资源,给予有力保障。)两级“飞地”党支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给予“飞地”党支部书记一定补助,明确“飞地”党支部必要经费可从党费中列支建立健全“飞地”党支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利用我市驻外地资源,协调解决“飞地”党支部活动阵地问题。比如,依托新建成的市离退休干部党员服务中心,为区县“飞地”党支部提供活动场所。周村区利用在京流动党员活动阵地为“飞地”党支部提供了固定场所,桓台县借助青岛市淄博商会活动场所,有效解决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活动阵地问题,沂源县利用济南市中区舜玉路街道伟东新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飞地”党支部,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找到了活动场所,并挂牌成立“同心共铸党旗红活动站”。

三、落实有成效,党员得实惠“飞地”党支部制度出台后,市区县上下联动,各区县积极响应,7月21日,淄川区成立我市首个“飞地”党支部。随后,淄博市暨桓台县驻青岛、淄博市暨周村区驻北京淄博市暨沂源县驻济南,博山区、临淄区、高青县驻市中心城区等一批“飞地”党支部也相继成立。各“飞地”党支部成立后,注重加强日常教育管理,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化建设,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影响力,拉近了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飞地”党支部成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联络站”“服务站”和“新家园”一是开展学习活动,老同志组织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飞地”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主题党日、亮身份、做表率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荣誉感、自豪感进一步提升,身份认同、党性意识、规矩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比如,周村区驻京“飞地”党支部通过线下自学、线上交流和集体参观等方式,及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淄川区驻张店“飞地”党总支组织开展集体收看“民法典”主题党日活动,与张店洪筹律师事务所共同过开放式组织生活,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做好关爱服务,老同志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精准落实“一对一”网格化联系服务制度,建设市级离退休干部党员服务中心,为各地驻张店的流动党员提供活动阵地,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异地他乡打造了“本色家园”。比如,桓台驻青岛的一名老干部党员说,“飞地”党支部的成立,让我们在外地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在这里,可以听听乡音、说说心里话,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激动,感谢家乡党组织!三是注重作用发挥,老同志爱淄博、爱家乡的热情和担当得到激发“飞地”党支部的建立,进一步激发了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关注、关心和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他们在积极引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外树立淄博离退休干部党员良好形象的同时,积极宣传、对外推介淄博,提高淄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力所能及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搭建我市与老干部异地居住城市交流、沟通、联系的桥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