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怎么都不信“世上有解不开的死疙瘩”的人民调解党支部,硬是“任性” 地把那些个难解的 “家务事”“难缠事”一一解开了——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宪龙调解党支部这个当了5年“和事佬”的支部,用支部团队的执着与追求, 不仅把各类纠纷“调”成一道道暖心的风景。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社区生活中,邻里之间难免一些磕磕绊绊,遇到矛盾如果有人能给调解一下,大家生活就更舒心了。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宪龙调解党支部成员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承诺和责任担当热心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帮助贫困家庭,关爱孤寡老人,在这里解开了家中和邻里之间的那些“疙瘩”事。 社区多元化特色调解机制助推矛盾化解 “支部+志愿者”,形成纠纷调处新合力 胜利社区调解室的宪龙调解志愿者按照党支部组织、法律人指导、志愿者参与的模式,在非诉解纷领域开展“党建+志愿”活动,用心用情打造新时代“解纷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15件,提供法律咨询百余人次,正逐步成为诉前调解的“绿色通道”。 有一位胜利社区居民,几年前,他的儿子诊断患病,儿媳在生活压力下,吵着要离婚搬出去居住,他与老伴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去年9月份来到社区调解室,把家中的矛盾告诉了调解志愿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烦恼事很快就被调解志愿者解决了。 胜利社区宪龙调解志愿服务支部委员会成员表示当场不能调解的,他们把当事人分别再喊到一个地方,分别在谈,各自单方把他们的需求进行一个记录,然后从中寻找当事人的共同点,奔着这个共同点,把这个分析由大到小,最后双方都能够接受,形成一个调解的书面资料,让双方签字,最后调解员也拍照,这样子就是把资料形成以后交到社区,最后大家按照协议来执行。 “支部+五老”,形成纠纷调处新模式 宪龙调解党支部充分发挥“五老”力量作用,从报到党员和小区住户中择优选择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五老”人员8余人,推行“党支部+五老”工作模式,落实包小区、包楼栋、包住户“三包”责任制,找准矛盾纠纷突破口,实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疏导到位、行为违法的处理到位、未息访息诉的稳控到位,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在开展纠纷调解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重要的是在“理”字上肯下功夫,在平时的工作时,每个成员都会挤出时间学习法律法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调解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有反映楼上住户半夜声音太响导致自己休息不好的,也有反映小区里给老人提供休息的座椅太少的,调解支部成员面带微笑,一一为居民们进行调解。“群众纠纷很多时候都是由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矛盾纠纷在初发阶段看似温和、平常,但激化时间快、过程短、一触即发,如处置不当,往往激化成大案要案。作为调解员就要及时介入,处理矛盾纠纷要“早、准、快”,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 小调解室服务大格局,助力调解促和谐 宪龙调解志愿服务支部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普及有关社区管理、居民生活方面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场所。2020年共调解各类纠纷17起,其中婚姻7起,邻里纠纷10起,调解率达100%,防止矛盾激化率达100%,达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目的。2021年开年至今,我们共调解各种矛盾纠纷5宗,其中3宗在我们调解成员的耐心说理劝解下,当事人各方互相取得了谅解,消除了分歧,达成了和解协议,有效地缓解了矛盾,增进了家庭和睦与邻里团结。 接下来,胜利社区宪龙调解志愿服务支部委员会将充分发挥社区调解室服务阵地作用,严格遵守调解程序,用“情、理、法”做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社区居民对调解志愿者的工作,也表示会一如既往地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