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象山水月,桂林山水的重要标志。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调研。 正在公园里游览的游客们见到总书记来了,纷纷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 “你们都是从哪里过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从浙江嘉兴过来的”,“福建福州的”,“我们就是桂林本地的”……大家争着回答。 “你看,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啊!嘉兴有美景,福州也有美景,桂林也有美景,彼此都要借鉴一下。”总书记笑着说。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考察时,同游客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总书记转向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格调品位,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考察中,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毛竹山村,一棵800多年的酸枣树仍然郁郁葱葱。走到树下,习近平总书记看了又看:“我是对这些树龄很长的树,都有敬畏之心。人才活几十年?它已经几百年了。” “环境破坏了,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谈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牢固树立这样的发展观、生态观,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更源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四)柳江之畔看产业:“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柳州,广西最大工业城市,以汽车、机械、钢铁为龙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整个自治区四分之一。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柳州,重点考察了“一重一轻”两个产业:一个是作为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业,一个是作为“网红美食”的螺蛳粉产业。 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观看了一段柳工发展历程的视频短片: 1958年,一群创业者从黄埔江畔来到柳江西岸,在荒地上创造了中国工程机械的一个传奇。如今的柳工,已发展成为总资产超450亿元,拥有挖掘机械、铲运机械、农业机械等13大类32种整机产品线的国际化企业。 “北看徐工,南看柳工。这里是标志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也是一家成功的国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方向。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察看产品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室外,大型装载机、迷你挖掘机、甘蔗收割机……不同型号的“柳工制造”一字排开,公司负责人如数家珍。 习近平总书记一边看,一边详细询问“价格多少”、“销路怎么样”、“与其他工程机械企业相比,有什么差异化竞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企业研发实验中心半消声实验室、挖掘机装配生产线,向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了解相关技术细节、生产工艺等。 离开企业时,总书记同企业职工代表们亲切交流。 他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搞虚的,也不可能单一化,基础必须扎实。不管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离开实体经济,不能忽视制造业。”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挖掘机装配厂考察调研。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企业活力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继续大胆探索。 不仅是装备制造,有着“工业思维”的柳州人,还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大产业。 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产品展示区门口,一首赞誉螺蛳粉的小诗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 柳州市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柳州加快推动螺蛳粉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通过把螺蛳粉做成袋装速食,让原先不易保存储运的美味走向全国各地。 短短6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实现了“三个百亿”:袋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同时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总书记称赞道。 展厅里,摆放着各式袋装螺蛳粉产品,有水煮的,有自热的,有冲泡的。旁边还有熬制螺蛳粉汤的八角、桂皮、沙姜等原料,以及酸笋、酸豆角、腐竹等配菜。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螺蛳粉生产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有了。不分南北大家都喜欢吃。”总书记笑着说。 看完成品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从中央厨房到包装车间,实地察看螺蛳粉生产流程。 总书记叮嘱大家:“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螺蛳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产业。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我相信,将来螺蛳粉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从产业发展讲到民营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螺蛳粉产业化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灵活,敢于闯。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和国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就是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 (五)民族博物馆话再长征:“脱贫路上、新征程上一个也不能少” 27日上午,广西民族博物馆外歌声悠扬,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正在这里集中展示。 看到总书记来了,身着绚丽服装的各族群众兴奋地围拢过来。 “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总书记对大家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7日上午,习近平在南宁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外,同参加三月三“歌圩节”民族文化活动的各族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努力。他指出:“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