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任务以来,济宁任城区委老干部局坚持“开放、共享、融合”理念,以组织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依托近年来社区多网融合优势,打包优质资源,精准对接离退休干部需求,通过组织纳入、服务嵌入和发挥作用融入,积极探索“一网统筹、多网融合、双向服务”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示范点成果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一、实行“红网覆盖”一网统筹,把组织建在家门口 结合任城区实施党建统领“双基”三年提升计划契机,双向打通离退休干部组织关系隶属壁垒,借力组织力量撬动社区资源,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从组织上融入社区。 一是吹响融入社区“集结号”。在全区开展“老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实施离退休干部居住地报到亮身份、干部荣誉退休与社区对接、悬挂“共产党员户”标识牌亮身份等三项措施,推动老干部、老党员与社区积极对接、主动融入。社区设立离退休干部党员服务(点)或服务窗口42个,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报到信息台账,负责组织接转、信息登记、参与组织生活。全区2600余名机关事业离退休干部党员主动走进社区,驻区5972名老党员亮出党员身份。 二是织密“夕阳红”战斗堡垒。坚持“一方隶属、多方管理”原则,在做强86个单位建制型党支部的基础上,在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比较集中的社团、兴趣小组、志愿服务组织、楼宇等中设置功能型党小组80余个,在89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8个城市街道建立“夕阳红”党总支,在街道社区形成“区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街道夕阳红党总支-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织密了离退休干部“红色堡垒”,实现离退休干部组织有效覆盖。 三是筑牢制度机制“保障线”。联合区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建更好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的实施方案》,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奠定了制度保障。另外,将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纳入党费补助范围,按照社区服务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人数,为每个支部每年拨付1000元到4000元的工作经费。对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党费返还到社区党组织,为社区服务管理离退休干部提供资金保障。2020年落实社区夕阳红党组织工作经费15万元。 二、实行“资源众筹”多网融合,实现服务精准对接 依托近年来多网融合优势,整合社区优质资源,打造以“四就近”为基础、以“资源众筹”为手段、以“智慧养老”为引擎的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将服务管理精准嵌入社区,为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加丰富、便捷、智能的服务。 一是整合党建资源,拓展学习活动平台。依托小区党支部、网格工作室,建设集教育学习、文化活动、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服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红帆驿站”722个,打造老同志、老党员家门口的学习活动矩阵。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内的学习会议室、书画室、舞蹈室等功能场所面向离退休干部全面开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睦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社区资源,挂牌建设社区离退休干部共享家园12处,社区老年学校23所,利用区内红色教育资源,挂牌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5处。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壮大社区服务力量。以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社工为主体,通过红色代办、领办、协办、现场办工作模式,组建“红心公益”志愿服务队,开设“党员陪跑、红色帮办”项目,为老干部、老党员提供多样化、零距离服务。2020年全年累计开展“红色帮办”400余场次,为老同志办好事实事1700余件。探索实施家庭互助式养老模式,签约社会服务组织定期开展“暖心港湾”为老服务活动,其中“暖心敲敲门”“老年生活趣多多”等活动深受老同志欢迎。 三是融入医养服务网络,丰富居家养老内涵。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化养老服务,创新“众筹资源、自治养老”新模式,搭建汇聚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参与养老事业的平台。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分层分类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签约服务包。2020年全年以镇街为单位免费体检65岁以上老年人1.5万多人,将凤凰怡康、永康医院、同仁医院等一批集医养、康养、医疗护理为一体的社区性医院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在南池社区高标准建设了集老年人助医、助餐、助浴、助洗、助诊、助乐、助学、助养等10余项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体,较好地满足了离退休干部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运用“信息化+服务”,推进老干部智享晚年。紧跟任城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在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区建设“5G智慧社区”,引进了智慧养老云平台,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干部、老同志提供24小时跟踪服务,涵盖远程义诊、无人超市、报修报事、快递代寄、水电缴费等便民服务项目,力争足不出户享受5G暖心在线服务。开发老干部掌中宝微信小程序,实现社区资源便捷查询。对社区内可利用的服务资源进行全面统计,制作了集学习活动场所、文娱活动场所、社会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志愿服务组织等资源为一体的掌上索引地图,收录各类服务资源394条,让离退休干部随时随地查询身边可使用的社区服务资源。 三、实行“老有所为”双向服务,在融合中彰显价值 找准离退休干部优势特长与社区治理的结合点,实行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社区搭建平台发挥老干部优势为社区服务的“双向服务”工作思路,组织引领广大老同志走出家门,从回归社区上升为回报社区。 一是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及兑换制度,老干部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活动获取志愿服务积分,使用积分可兑换相应实物奖励或享受免费在老年大学上学。目前,任城区在23个社区建立了线上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平台。在越河街道使用了志愿服务“公益积分”和积分兑换系统,根据老干部志愿服务时长自动生成“益币”,通过线下“微益时间银行”自助柜员机,兑换相应物品,极大激发和调动了老干部志愿服务的热情,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目前,任城区“运河晚晴”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22个,注册志愿服务人数25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件次。 二是搭建社区发挥作用平台载体。开展了鼓励老干部当楼长、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活动,在小区内建设了一批以老干部命名的工作室和正能量活动阵地,如谢立亭正能量宣传教育基地,王福银、杨体英、田师傅工作室,张凤元、何国珩书记工作室等,已经成为任城区党性教育的新阵地。 三是建设孵化平台助力释放正能量。在竹竿巷社区建设了任城区老干部正能量孵化基地,实行主题活动发掘、组建正能量团队、确定培育方向、组织开展活动、实行积分兑换和强化宣传培树的“六步工作法”,开展“争做最美老干部、建设美丽新任城”主题活动,挖掘培树典型个人和集体85个,谢立亭、王福银、高延安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济阳街道楼长志愿者服务队、“爱心驿站”党支部等30余个组织和团队被省市表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