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举办“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思路对标”阶段老专家专题座谈会。离退休干部局陈楚局长在主持座谈会时强调,举办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纪念“世界水日”和响应“中国水周”活动倡议的一个具体行动,是离退局节水护水活动的启动仪式,同时是离退局“思路对标”阶段发挥老同志作用、更好对标部党组要求的重要举措。老专家姜开鹏、赵春明、汪易森、高而坤、童崇德、陶景良、皮军作座谈交流。政法司副司长(正司级)陈东明、节水办二级巡视员颜勇受邀参加。 水利部农水司原巡视员、白广路第二党支部书记姜开鹏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对节水宣传活动开展、老同志发挥作用形式多样化等提出建议。强调要在吸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视对水利优良传统和水文化的传承。 原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赵春明结合如何贯彻落实“系统治理”,就防洪工作提出了分散洪水风险、人与洪水共用空间,堤防加宽、疏浚河道、控制河势三者并重,防控从地面扩展到空中地下的四点建议。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他提出了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开发利用洪水、海水、云水“三水”资源,注重河道串联、河湖连通,回灌地下水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等建议。 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汪易森从重新认识水利的科学定义、“十六字”治水思路是指导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防汛抗旱六大要求是水利系统当前的紧要任务三个方面,谈了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十六字”治水思路的体会。强调一定要跳出传统的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工作思路,认识综合、整体、系统治水的科学内涵。通过制定与农业、环保、国土、产业发展等统筹衔接的水利总体规划,谋划治水兴水科学蓝图。 水资源司原司长高而坤结合“思路对标”阶段任务,从治水思路要统一到“十六字”治水思路上来、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五个原则等方面建言献策。强调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要把水利发展的目标由开发利用水资源,转变为实现生态文明,按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节水优先原则、刚性约束原则、现代管理原则和统一监督管理原则。 原国务院三峡办综合司司长、万寿路第二党支部书记童崇德表示,水利工作是绿水青山方略题中应有之义,“十六字”治水思路可谓是管水、用水、护水、治水的战略系统。他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强跨行政流域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置,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二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加强重点水源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四是加强水资源涵养和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 原国务院三峡办巡视员陶景良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发展历程,提出三峡工程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部门的宝贵财富,应当认真总结和学习。他特别关注“地下大坝”——老龄混凝土防渗墙健康与衰老状况的检测与对策研究。指出1975年以前全国修建的15道混凝土防渗墙都已进入老龄期,其健康与衰老状况,是一个急需尽快摸清的重大问题。建议列入水利“十四五”规划,一库一查,一库一策。 监督司原巡视员、西罗园党支部书记皮军结合对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理解,重点从坚持问题导向、跳出水利看水利的角度,剖析了组织结构、行业管理、运行结构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注重前瞻性、战略性、整体性把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法制法规建设、注意软科学投入等对策。 节水办颜勇表示,将把老专家的建言建议带回去,结合正在进行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认真学习和吸收。同时希望离退局充分发挥老专家经验优势,多为节水事业出谋划策。 政法司陈东明表示,水利法制建设滞后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老专家们的建言建议非常有价值,政法司将认真吸取,并按照李国英部长提出的水利法制建设要走在前面的工作要求,在老领导、老专家们的鞭策下继续努力贯彻落实。 陈楚总结时表示,部党组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离退局的责任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关注老同志的健康和安全,为老同志发挥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搭建平台。离退休干部局尽快将老领导老专家的意见建议整理好,向部领导汇报,向相关司局反馈。他谈到,离退休干部工作要始终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集智、凝力,发挥正能量。同时希望各司局能够一如既往支持离退休干部工作,对老同志满怀关爱之心、多行关爱之举,进一步提升老同志获得感、幸福感。 党委书记巫明强、副书记李青简要通报了部党组“思路对标”阶段专项行动相关要求,以及离退局“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方案。 离退休干部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