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陕西:民生工程,叩开群众幸福之门

2013-12-16 17:2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49| 评论: 0

摘要: 核心提示:民生连民心,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南郑县改善民生迈出的坚实步伐。一项项民生工程,叩开了群众幸福之门,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和实惠。这是一张“幸福清单”:2011年以来,南郑县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66个,搬迁农 ...

核心提示: 民生连民心,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南郑县改善民生迈出的坚实步伐。一项项民生工程,叩开了群众幸福之门,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和实惠。

这是一张“幸福清单”:2011年以来,南郑县建成移民集中安置点66个,搬迁农村居民7635户23068人;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5870套;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41.7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0012个;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15处,解决8.7万人饮水问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24%,新农合参合率99.99%,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民生连民心,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南郑县改善民生迈出的坚实步伐。一项项民生工程,叩开了群众幸福之门,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和实惠。

为民服务 万家忧乐系心间

“科技特派员”汪汉河,来到县上一家畜牧企业时,这家企业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汪汉河和企业领导班子一起搞调研想办法,通过管理制度化、防疫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品种优良化和饲料全价化等措施,一举解决了此前困扰企业的仔猪高死亡率和种猪低繁殖率两大难题,使企业当年扭亏为盈。

去年以来,像汪汉河这样的科技专家,南郑县已选派了70人次,累计实施示范项目48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他们立足服务“三农”,组建了农业、水利、科技、法律、医疗等17个行业的服务小分队,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科技特派员等精兵强将423名,分别下派到镇、村、社区和部分企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143场,培训农民46700人,发放技术资料13万多份,接受群众咨询17万多人次,受益群众8.57万人次,被群众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

近年来,南郑县万名干部走出机关,融入基层、融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帮民富。既帮助群众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全力帮助群众发家致富,成了基层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和暖心人。

民生工程 实事惠民暖民心

通村道路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盖起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沼气池、电脑。走进南郑县新集镇许营村,昔日的杂乱景象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院落,宽阔整洁的街道。年过七旬的许大爷,见证着村里的巨大变迁。他说:“清洁工程让村里的面貌一天一个样,咱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舒心……”

据介绍,南郑县农村清洁工程启动后,已累计投入4.91亿元,重点打造了以许营村为代表,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生活观念得到转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示范村100个。

近年来,南郑县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17.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新增财力用于民生事业4.2亿元,占新增财力的80.5%。目前,龙岗文化生态园区、竹园景华生态农业集成产业园、镇级区域性敬老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社会保障 春风化雨沐民心

“国家好政策,让咱农民的日子有了盼头!”南郑县福成乡莲花村低保户朱以定老人说,今年3月,他被查出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通过城乡医疗救助享受补贴4000元。去年以来,全县像朱以定一样享受到城乡医疗救助的就有1443人。

南郑县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医疗和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了城市、农村低保和五保户补助标准。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村低保、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参加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进行资助,对因病、因残、因灾等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临时救助。

去年以来,南郑县共发放养老补助6868万元,下拨各种计生奖励扶助资金1195.95万元,落实农村医疗救助1443人,发放农村低保14795户34093人,兑付低保金2900万多元,建设区域性敬老院5个,发放“户户通”7500套。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