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它的目标之一是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对老年人来说,就是让他们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共享最美夕阳。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百善孝为先”,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它的内涵应更加丰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随之凸显。老年群体已不只是追求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目标,拥有丰富的晚年生活成为了这一群体的共同“梦想”。关注老年人,关爱他们的生活状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障,应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实现老年人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做到: 老有所养。“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该怎样赡养你,我们的老人?大力建设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出路和办法。一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家庭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给予老年人的照顾,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代替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仅靠机构养老很难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受家庭养老传统影响较深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现实和理想的养老方式首选就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在家中安享晚年。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服务能力薄弱,老年人白天的照料、生活护理、送餐和家政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项目都比较缺乏,与老年人的受照料服务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未来需要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和场所,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化的养老机构不仅总数不足且分布不均,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为老服务的力度,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大力加强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同时,政府还应出台针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困难老人以及纯老年人家庭人员等特殊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补贴办法和服务细则,从目前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但还存在着配套法规、规章尚不完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老龄工作机制不规范,工作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我们“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到2020年,多数老人应该能够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一些老年人可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其余一部分老年人则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老有所乐。养老不是单纯的经济和物质待遇。从目前情况来看,“低精神收入”问题远远超过了低经济收入的问题,而精神的贫乏已经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许多老年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对儿女情感依赖性强,儿女不在身边,易产生心理失落。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相当数量的老人感到日常生活寂寞,希 望有人能来家坐坐,聊聊天。这就需要国家、社会为老年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搭建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以达到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实,实现自我追求、享受快乐生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首先加大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文体设施。这是开展好老年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各地都应把老年文体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乡建设序列。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尤其要把财力向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倾斜。同时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按照多层次、多体制、多渠道的原则,实行公办、民办、集体办多条腿走路,吸纳更多社会资金,努力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文化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各种老年服务机构应经常组织开展科学、健康、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老年舞蹈队、戏剧队、健身操队、时装表演队等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娱乐活动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办好各级老年活动中心,很好地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引导,做到室内与室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性活动与趣味性活动相结合、娱乐活动与健身活动相结合。通过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加免费或低成本的文化产品提供,实现老年人文化享受,让老年人增添生活乐趣,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再次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列入终身教育体系,统一规划,加强管理,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水平,力争每个乡镇村都建立老年大学点,利用各种手段,为更多的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老龄化并不可怕,真正可怕是老年人的“心态老龄化”和“精神老龄化”。文化养老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福利工程,又是一项综合的、多元的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共设施的投资。为老龄人提供精神生活、物质生活、高质量的服务,是全社会崇高的责任。因此,要充分发挥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真正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目标。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提高,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人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该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实现中国梦将指日可待!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梦想在前,路在脚下。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幸福、快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帮助身边的老人。关爱老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善待老人,那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