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臧乐源谈生活:快乐的源泉是自己

2013-11-19 11:1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54| 评论: 3|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题记:你的生活,你是主角,快乐是客;请不请她来,你说了算。 臧乐源谈生活:快乐的源泉是自己 文 王慧娟 臧乐源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长子,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一直长居济南。据悉,原本父亲臧 ...

题记:你的生活,你是主角,快乐是客;请不请她来,你说了算。

臧乐源谈生活:快乐的源泉是自己

文 王慧娟

臧乐源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长子,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一直长居济南。据悉,原本父亲臧克家给他取的名字是“泺源”二字,但在后来参加革命的过程中不知被哪位写介绍信的人把“泺”的水给丢了。于是,“臧泺源”便成了“快乐的源泉”的乐源了。

听闻乐源先生离休后也喜欢研究老年生活,近日《家》刊记者慕名前去拜访。乐源先生是1929年生人,今年84岁了,但是开口一笑仍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且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他的快乐桃源。

我的热还很大呢,咋就余了?

乐源先生就像他的笑声一样直爽、干脆,一开口便毫不客气地把社会上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一说批评了个底儿掉。为什么呢?问题的症结在“余热”一词。他说余热一词明褒实贬。发挥余热,没有否定老年人的作用,这是好的,但实际上贬了。因为发挥的是余热了,暗含人到了老年,热就没多少了,所以实际上是贬义。而且,余热说有悖于老年人生活现状,比如像邓小平南巡讲话时,都八九十了,明显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创造奇迹。再有,余热说不能反映出老年人积极的人生追求,有凑凑糊糊的意思。老人还一口气说了一串老有所为的千古名言名句,什么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冰心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我的一个朋友也同意我的观点,借用他的话说就是‘我的热还很大呢,咋就余了?’”语毕,又是高亢爽朗的笑声一串。

乐源先生曾在高校给大学生做过题为“青春是未来更是现在”的讲座,他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这样理解:青春是过去也是现在。这是他主张的健康、积极的老年观。在他看来,快乐生活的源泉首先是健康、积极的心态。

如果说青春是一种有希望地、昂扬的情绪,那么她对于年轻年老的人来说都应该一样被拥有。只不过年轻是一种资本,那时的希望与昂扬信手拈来,而到了老年要保持希望、昂扬的情绪则需要一种智慧,这智慧就是需要你懂得知足和爱。

 

怎样获得幸福?你要学会知足。如何知足?你要懂得既不攀比现在,也不悔恨过去。

大道至简,舍便是得

《家》刊:怎样过一个幸福老年生活?

臧乐源:我之前住院的时候,老伴一直陪护在侧。出院后我感慨了四句话,算是对幸福生活的描述:房子不大够住的,工资不高够花的,儿女不多够孝的,老伴不老够靠的。后来,我又在后面加了两句话:这事那事够忙的,幸福生活够乐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幸福的老年生活。其实很简单,人需要学会转化自己的思维,凡事懂得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五十年代那会我到北京出差,回来时没带礼物,只背回来一块小菜板,老伴当时有点不高兴。但是转念她就不这么想了,什么都不带,也高兴,因为人回来了最关键。

《家》刊:怎么做到开朗、乐观?

臧乐源:乐观、欢乐从哪里来?需要知足,珍惜拥有的。比如我们现在还住在老房子里,从99年搬进来一直住到现在。我们不会说看到别人拥有大房子就羡慕,就抱怨,别人有大房子,我为什么没有?反而,我们现在的心态是,白送我们一套别墅我们也不要。为什么呢?首先要回答,我要它干嘛?我要了一栋别墅实际上是增加了一个包袱,我还要管它,牵挂它,不如没有更好。

知足就是既不攀比现在,也不悔恨过去。还要做到舍得。还是以房子举例。曾经我的学生建议我在黄岛买房子,那时候黄岛房子一千多一平米很便宜,我们就没买。现在那边的房子估计要翻了很多倍了,但是我们从不后悔,现在想当初还是觉得不应该买。因为手里多攥一份东西就要多一分牵挂,值得吗?所以要舍得!我们的生活不做任何投资,当下用不着的东西一概不上心。人到老年,吃能吃多少,再好的山珍海味你也只有一个胃,再大的广厦美舍,你躺下休息两平方米的地方也就足够了。

今年1015日,我们一家将父亲珍藏多年的名人字画,包括闻一多、郭沫若、老舍、冰心等写给我父亲的字,以及父亲的著作及物品等百余件捐赠给了母校山东大学。有人说你拿出一幅字换套房子没问题,但显然房子并不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社会上时有争名夺利的事发生,这样的人都不懂得舍得之道。老伴植英有一首诗分析透彻,可供大家一勉:争什么名夺什么利,闹什么意见生什么气,青烟一缕随风去,九霄云外成一体,还分什么他和你。

 

怎样与子女相处?你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样与老伴相处?你们要懂得互相吹捧。

与老伴互相吹捧,恩爱犹青春

《家》刊:老年生活幸福的载体是家庭,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成员,老年人应如何与子女相处?

臧乐源:我们的意见是,与子女相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子女大了,可管可不管的事情闭上眼不要管,不需要管的事情更不要管。不是不爱他们,只是不干预他们的生活。但是,如果子女需要我们帮助,那就瞪大眼睛、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家》刊:家庭生活中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是伴侣,幸福感与之密切相关,那么老年人该怎么与老伴儿相处?

臧乐源:感情很好的夫妻也很难做到一辈子相敬如宾,假如真的有相敬如宾也显得有距离不够亲密,发生争吵、意见分歧也是正常。我认为处理好夫妻关系的秘诀就是互相吹棒,结婚前是两眼睁大,既看优点又看缺点,结婚后就是眼睛睁大,多看优点,少看缺点。

《家》刊:您曾经出版过一本叫《爱情学》的书,您认为人到老年还需要爱情吗?

臧乐源:56年我曾在山大校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让爱情的火永远在心田上燃烧。我的观点一直没变:生命不息,爱情不止。我给爱情下的定义是发自内心的对异性的倾慕,是要求结为终生伴侣的强烈情绪。年轻时候的爱情是热烈的、外在的、浪漫的,老年时的爱情是内在的、深沉的。而深沉的爱情应该是从相爱到生命结束,没有终点也没有顶点,永远燃烧着沸腾着。老年人的爱情是实实在在的,关心你吃、关心你穿的相互依存与帮扶。希望所有老年夫妻都能像我父亲写的那样“岁月添白发,恩爱犹青春”。

 

题外话:臧乐源与老伴乔植英的相处之道是互相吹捧,也是值得互相吹捧。两人写作出书或是发表文章的内容多有融合,一方写的东西,另一方可以信手拈来活学活用,当做自己的也无妨。乔植英说她很喜欢《我侬词》,大意是这么说: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所以,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上文署名臧乐源后面的观点,不乏其老伴乔植英阐述。谁的观点署谁的名,两人从不介意,他们说臧乐源的笔名是乔植英,乔植英的笔名是臧乐源。这便是我侬词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一砾 2014-1-10 12:59
上世纪80年代还听过老先生的哲学课呢!
引用 昌乐城南老干部 2014-1-2 14:10
学习了
引用 天天练2013 2013-12-8 11:55
臧老先生说的太好了,学习欣赏,照着做没错。

查看全部评论(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