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安宁市城区百花公园、柳树花园广场、知情林广场、体育馆等,常年活跃着6支由老年人组成的歌舞太极演出队伍。跟那些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大妈们不同,这6支老年活动群体就是安宁市老年大学的校外班。她们不光定期在公园里、广场上演,还到街道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地演出。仅2020年就演出80多场,给安宁市市民送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娱大餐。从2007年7月至今,13年了,6个校外班没散架,没萎缩,而是越搞越红火,越演水平越高。 安宁市老年大学制定《安宁市老年大学校外班情况调研表》,对校外班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服务社会次数、收获与体会、建议意见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2021年1月5日至9日,安宁市老年大学组成调研组,采用实地考察、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等形式对6个校外班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据此形成本报告。 一、一年来的收获 一年中,学员们在做好疫情常态化的基础上,活动开展正常,并显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一)老年大学校外班办班原则——“四自”“三定”“二融入”“一不交”得以充分体现;“形散而宗旨统一”的方式。“一指导”“二定期”“三提供”的管理模式得以全面落实。 (二)校外班得到有关单位、社区的支持。连然街道、百花公园等免费为校外班提供了场地、用电;凡应邀参加演出的,都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 (三)校外班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辐射作用。据统计,在1年中,6个校外班参与社会活动次数达80余次。仅以“花灯小品校外班”为例,2020年,先后应市委宣传部、市妇联、连然街道办、市文化馆、社区等邀请演出达40余场次,观众人数约2万人。 (四)在校外班活动中,班长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实地观摩、集体访谈、个别访谈中,这一点得以充分的肯定。班长不仅在组织学员活动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而且又是安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在社区,哪家有困难,班长就发动大家积极主动地帮忙,力所能及去做一些事。在每天活动结束,主动打扫,讲究卫生。 (五)校外班是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校外班创办之前,老年大学教学活动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与其它老年活动组织彼此之间很少来往。在校外班创办后,有的学员参加校本部学习后,再把所学到的知识教校外班其他学员,实现互教互学、共同进步。据统计2019学年6个校外班360名中,报名校本部人数为133人次,占36.9%。虽然比例少,但在校外班活动中却发挥了很好的骨干作用。如花灯小品班学员40名,就有35人次参加校本部的学习,他们根据所学习知识,把40人分为编导组(负责创作、编排)、乐器组、小品组、歌舞组四个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六)营造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努力。校外班所需的活动设备、演出道具等都是由学员自愿出钱购置,更为可贵的是还为社区活动出钱、出力办好事。如活动场地灯泡坏了、电线没了、插座坏了等,校外班都能不等不靠,主动找人来修理或自己出钱买来换上。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生活中,能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谁有困难都尽心尽力地帮助,从不推诿。如有学员生病住院或在家休养,班长都带领部分学员去看望,给病人送去集体的关怀和温暖。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6个校外班中,学员年龄结构差距大,平均年龄58.7岁。有的班平均年龄达66岁,也有的平均年龄仅为51岁。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的差异,导致各班活动的效果参差不齐,特色不明显,只能满足一般性活动的需要。要满足社区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在不增加校本部内部设备而尽量发挥社会教学资源作用的情况下,老年大学就增加了133名学员,使那么多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得到开拓,而这就是办老年大学校外班的成功之所在,也充分说明办好校外班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但应注意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加强指导和帮助。一要把办好校外班纳入老年大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花一定的精力,予以指导。二要重点加强对班长的培养。班长的协同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是办好校外班的关键。因而,通过举办“班委研讨会”,以会代训及个别帮助等方式来提高班长的工作能力。三要加大校外班互相交流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老年大学校本部要经常派出专业教师到各教学点了解情况,进行活动指导和业务辅导。五是要动员校外班班长参加校本部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专业素质。 (二)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因为老年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教学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所以,无论是校内教学,还是校外活动都应列入财政预算给予经费支持。同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争取社会各界、各单位、社区关爱老年人,给予赞助、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