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四大优势”“四个作用”凝聚不竭“夕阳动力源” ——云南安宁市老年教育助推安宁市十四五规划实施的设想

2021-1-11 16:01|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698|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云南安宁市老年教育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全体市民的支持下茁壮成长的,是在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融合中发展壮大的。2021年是安宁市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安宁市老年教育 ...

云南安宁市老年教育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全体市民的支持下茁壮成长的,是在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融合中发展壮大的。2021年是安宁市全面开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安宁市老年教育更需要聚焦安宁市委市政府“聚向新思想、聚焦高质量、聚力新事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中心工作,遵循老年教育教学方针,践行办学宗旨,实行教学乐为紧密结合,围绕中心、服从大局、融入社区、服务社会,不断拓展服务社会领域,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7年的办学实践已经使我们认识到,老年教育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为大局和中心服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而且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首先,服务社会早已成为老年大学学员的强烈愿望。老年人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大部分不会满足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欣赏,而是渴望在社会和人生的大舞台上有更充分的表现。参与和服务社会,则成为他们完善自我、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最高境界。其次,服务社会是提高老年大学整体教育办学水平的实际需要。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已经把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作为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其三,服务社会是全社会对老年大学的共同要求。老年大学虽无硬性指标任务,却有重要责任义务,自当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反哺社会、奉献社会,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老年人谋幸福。老年大学需要也能够做到,既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又为改革发展作出贡献。唯其如此,学校发展才会有根基、有动力,有生机、有活力,避免被社会边缘化,亲和社会主流,走向社会中心。其四,老年大学对服务社会的认识应当继续得到深化。需要不断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使命感,提高服务社会的自觉性,激发服务社会的创造精神。

在安宁市实施十四五规划中,安宁市老年教育要利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治经验优势、团队优势等四大优势,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调节稳定、参与助推等四大作用,凝聚起一股不竭的“夕阳动力源”。

一、依托资源条件优势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老年教育是针对老年群众的社会教育,就必须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街道广大老年群众倾斜,向村(居)委会输送,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加快推进基层老年教育的发展。安宁市“十四五”期间,将根据实际和老年人需求,统筹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布局。在办好现有老年大学的基础上,加大社区老年学校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社区设施和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学校,因地制宜建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形成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街道办事处老年大学分校为支撑,社区老年学校教学班(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学习活动需求。一是发挥好安宁市老年大学“领头雁”作用,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社团力量、学员力量、管理经验,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种校外教学活动,广泛吸引社会老年群众参加学习。这样做既可缓解学校生员激增与设施不足的矛盾,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学习的愿望,又可实现学校教育的外延发展,达到扩大社会教育的目的。二是街道分校和社区老年学校建设注重办学形式创新特色,吸引更多老年朋友入学。为了调动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老年学员能够就近入学,提高入学率,安宁市采取因地制宜办老年学校的办法,采用四种办学形式。居住条件相对集中金方、太平新城两个街道采用街道与社区各自办校;街道与所在地的社区联合办校(禄脿、青龙、八街),既有统一上大课,又有独立课程或活动;街道分校(温泉)与所在地的文化站联合办学,既解决办学场地,又解决了教师来源;在部分社区办教学点,由街道分校直接排课、授课。三是参与安宁市老年大学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市老年大学的组织、协调、指导下,服务基层,促进市、街道、社区完整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建设。

二、依托人才知识优势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老年大学是老年文化乐园,是老年文化人才荟萃之地,在文化建设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建设老年人才队伍。发挥他们“以群带群”的示范指导作用。开辟以班级组织课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并为其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服务社会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主要是: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纪念宣传文艺活动,包括各种送展、联展、巡展、汇演、展赛,赴单位、企业、部队、学校、社区进行慰问演出等,多形式的校内外文化服务活动,必然极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收到多方面的综合成效。三是鼓励骨干成员争取多出精品力作。老年大学的部分文化艺术作品、节目,已经在社会上获得了很好声誉,应继续挖掘潜能,不断拓展文化服务活动的空间,使活动既深入基层,又能登上高雅殿堂。鼓励他们努力提高文艺水平,大胆创作和表演,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发表作品。

三、依托政治经验优势 发挥调节稳定作用

社会稳定和谐,需要激活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则要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转化为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治行为。老年大学在这方面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学员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等有威望、有影响、有管理服务经验的“四老”占有很大比重,参与社会管理对于他们来说可谓随处有缘、得心应手。一是传播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做好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坚持学校定期不定期地到中小学校宣讲时事政治、科学知识、道德规范,开展老少对话、同台表演,组织开展好传帮带工作。二是配合相关单位,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如创建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评选城市好人等,老年大学学员们都可以争做骨干,争当生力军。以风范长者之态,兴时代文明之风。三是开展法治宣传,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工作。组织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参与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以不同方式参加街道(社区)综合管理、整治环境等。四是在关注特殊人群和扶弱济困方面做工作。主动参与扶贫、救困、慈善等工作,关心失独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服务。

四、依托团队集体优势 发挥参与助推作用

在安宁市实施十四五规划期间,老年大学应结合学员实际,组织开展四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参加科学技术下基层活动。由老年大学组织学员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综合或专项的经济建设公益活动。不但做支持者、参加者,还可以做发起者、组织者。二是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围绕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为民办实事活动,包括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主动参与,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办好第三课堂,发挥校外班、街道分校和社区老年学校的作用,结合发展实际和当地民风民俗,开设课程。并在发展中不断满足群众需求,组织多种主题培训,邀请各级讲师进行“四德教育”“普法”“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等专题讲座,既满足娱乐性,又强化使用性,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四是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通过总结检查、表彰先进、现场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活动,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年教育,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老年人需要更多地融入社会,社会需要更多老年人的参与。安宁市老年大学应当从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为学员服务的工作入手,积极创造和提供条件,搭建和打造平台,把服务社会、引领老人、普惠民众、凝聚人心这件大事办好。学校需要进一步落实服务社会的各项措施。第一,争取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与职能部门、涉老团体配合协作。第二,健全完善三个课堂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教学网络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优化第一课堂,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丰富第二课堂,办好学校各类活动团体,打造服务团队;拓展第三课堂,增强服务实力,提高服务能力。第三,安宁市老年大学应在人才培训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示范中心三个作用发挥上着力,在分校和社区老年学校工作上,继续坚持以街道党政为主体,市老年大学主要负责业务指导思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年教育,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积极健康的老龄社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