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武汉某小区居民在跳广场舞时被从天而降的粪便泼了满身,原因是楼上的居民不堪长期的噪音干扰,无奈以此方式来抗议。类似因跳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和争议还有不少。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近几年,小区广场舞在各个地方悄然兴起,并备受欢迎。原本跳舞是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现在却成了大多数居民头疼的事。一个录音机、一个音响,有时再加上哗啦啦的道具,多管齐下,小区内成了“欢腾的海洋”。对于这个现象,济南市不少小区居民表示很无奈,多次与舞队交涉,物业、民警都出面,但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几经周折,多方还是管不住一个“扬声器”。 【小区居民】 音乐成了“噪声”不光扰民还很没档次 近日,住在奥体附近的市民韩先生反映,自己所在的小区每天晚上都有两拨人跳广场舞,即便关紧窗户,也会听到很大的音乐声。 韩先生介绍,每到晚上7:30,小区的两个广场就会有两拨人来跳舞,大点的队伍有20多人,小点的也有七八个人。“我住高层,虽然不在自己的窗户下面,但也听的清清楚楚。”他说。原本在外忙了一天挺累的,回家就想好好清静清静,谁知,进了家还得继续听“噪音”。 记者了解到,跳舞的时间有时最晚能持续到将近10:00点,也就是说,从一进家门,到躺到床上,一直得强制听外面的各类音乐。“光是这也就算了,还有舞扇子的声音,哗啦啦特别整齐。”为此,附近的邻居同舞蹈队交涉了多次,但都没起到什么作用。 随后,记者来到另一个开放式小区,情况更为严重。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到了冬天还好,只晚上跳,天气稍微暖和点,早上也有场。“去年夏天,最早的时候是5:00左右,晚上也要闹腾到10:30,孩子第二天还得上学,根本睡不好。” 同时,不少市民反映,跳舞的音乐都是些动感劲爆的旋律,选择的歌曲大多也比较“口水”。“现在我家的孩子都会跟着唱了,什么哥哥妹妹的,还有一些很不入流的DJ,特别不上档次。”张女士很是担忧,年幼的孩子正是善于模仿的时候,这样会对他的成长不利。 【舞蹈队成员】 跳舞是为了健身 已经在尽量减少噪声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经十路西段的某小区。正值华灯初上,吃过晚饭的小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散步,而北侧广场上,跳舞的一群“舞迷”们,早已摆开了阵势,等着开场。 7:30,音乐准时响起,伴随着富有动感的节拍,40多人集体起舞。音乐声,甚至在小区外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而广场的位置,正处于几幢居民楼的中间。“您不觉得天天这样,跳舞的音乐和动静特别扰民吗?”记者趁她们休息的空当,同一位年逾50岁的大妈聊起来。“以前很多人都说过,嫌我们放的音乐声音大,特别吵,但我们也注意了,可不能一点声音没有吧。”她说。 另一名跳舞的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刚刚退休,在家闲得没事做,于是参加了这个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刚退休那阵,一直闷着,差点闷出病来。出来跳跳舞,整个人都精神了,也感觉年轻了。”她说,跳舞原本是件好事,没想到遭到周围居民的抗议。 记者了解到,因为广场舞噪音引发的不满和争执,小区里时有发生,但都未得到根本解决。 【部门说法】 暂无相关处罚条例 小区时段限制难实现 针对小区内噪声的问题,昨天,记者从市环保部门获悉,因饲养动物、娱乐、家庭装修等家庭生活产生的噪声、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产生的噪声属于社会生活噪声,依法由公安机关监管。 记者向高新区公安分局了解到,目前,每天接到因小区噪声给居民带来影响的报案有5起左右,民警基本都以劝说引导为主。“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处罚条例,所以只能耐心劝解。” 随后,记者咨询了山东千舜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伟,他解释,这种由广场舞引发的权益之争属于侵犯了居民的“用益物权”,影响了业主对合法财产的使用。“至于如何处罚,现在还没有明确规定。”他提议,除了靠自觉,每个小区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应制定出一套详细的管理方案。 同时,记者联系到位于经十路西段的一个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称,为了减少噪声,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曾多次贴出公告,规定早上7:00之前以及晚9:00之后,不允许再有类似活动。“开始能好几天,但后来还是起不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到了夏天。”物业管理员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劝说来起到暂时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