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教育部直属系统老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有效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今天是老同志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故事的第十三期,刊登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李丙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退休不退岗 身退心不退 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的果园中,一位穿着朴素、肤色黝黑、两鬓斑白的老农,操着地道的陕西方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果树栽培专家李丙智。他长期坚持科学研究和示范推广相结合,将先进科技成果直接送到农民果园,为促进我国果业,特别是苹果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右为李丙智教授 李丙智教授退休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试验示范站首任站长、首席专家。2017年退休之后,他没有回西安享受生活,而是带着老伴举家搬迁到了千阳县,指导农民栽培矮砧苹果,培育矮砧苹果大苗,还在千阳县牵头成立了宝鸡苹果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退休3年多来,李丙智教授在千阳县宝丰村、南寨村等驻点600天以上,不是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贫困户学习苹果栽培及育苗技术,就是通过室内培训、现场指导提高农民栽培技能,还针对农民需要,编写和出版了3本苹果栽培技术书籍,免费发给农民。3年时间,千阳县宝丰村苹果面积发展到2631亩,苹果育苗面积发展到50亩,其中苹果年收入达到200多万元,苹果苗木收入达到400多万元。目前全村已经整体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了帮助千阳县早日脱贫致富,李丙智教授先后引进陕西海升、陕西华圣、陕西枫丹百丽、北京汇源、西安妙耕、陕西青美等公司在千阳承包土地3万多亩,建立自根砧苹果示范园及苗圃,每年帮助千阳县解决农民工的工作岗位1000多个,每个农民工年收入都能达到1万多元。在南寨镇南寨村,他通过引进企业发展苹果产业、让农民在果园打工等帮助农民就业,推广政府的搭载式扶贫模式,建立苹果园1500亩、苗圃70亩,通过苹果销售及苗木收入助推农民脱贫。 应千阳县农业局、果业局要求,李丙智教授负责起草了矮化自根砧苹果数字化建园及栽培技术规程、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质量标准及栽培技术规范,陕西省标准局以“千阳县西农苹果试验示范技术协会团体标准”进行颁布。 2020年上半年,李教授深入千阳县苹果大企业进行项目设计、帮助撰写材料、参加答辩,协助千阳县申报陕西省苹果产业重大专项3个,获批科研经费2400多万元。 李丙智教授牵挂着全国成千上万的果农,为了让更多果农通过种植苹果脱贫致富,他手中的工作一刻也停不下。2020年,疫情来袭之后,他在人民日报网站、咸阳日报、果农之友等媒体发表疫情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及时指导果业生产。同时,他逆行出征,前往云南马龙县、四川盐源县、宁夏彭阳县、甘肃泾川县及陕西澄城县、旬邑县、淳化县等地各5至6次,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4月,他乘飞机去丽江宁蒗,飞机晚点,晚上就在机场呆了7个小时,下飞机后,车又在路上堵了3个小时,辗转到达宁蒗县苹果基地后,他来不及休息就立即投入工作,指导宁蒗建立苹果矮化基地1500亩,并在宁蒗县建立了丽江市“李丙智教授苹果工作站”。2020年9月1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专门到该基地调研。 2020年9月15日,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自治区主席咸辉到彭阳县红河镇苹果基地调研,李丙智教授当面介绍自根砧苹果发展情况,并汇报他3年内指导彭阳县发展矮化苹果2万亩,3年生树亩产1000公斤,亩收入近1万元,苹果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李丙智教授的成就带来不少荣誉。2018年5月,他出席全国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并列席两院院士大会;2019年2月,他荣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荣誉可喜,但苹果丰收时果农脸上的笑容更令他满足和珍视。有果农问他:“你都退休了,咋不回城里享福,还住在千阳贫困村?”他笑着回答:“虽然我退休了,但脱贫攻坚没有结束,我要继续留在贫困县指导苹果栽培技术,帮助大伙儿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