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照是牟平区观水大杨家庄人,现年九十三岁,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曾在牟平院格庄政府干过多年工作,任党委付书记。他是一名深入基层,心怀群众,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一九六O年前后,国家正处在最困难时期,杨文照按院格庄党委的指示,与妇女主任孙忠红,农技站老朱三人进驻了郑家庄村,任务是“生产自救”。那时郑家庄村100多户人家,327个人。村里的领导班子已经瘫痪,缺粮又缺钱,无能力领导全村群众渡荒年,保住全村人的生命。 老杨进村后摸底排查,先后召开了各类型会议,在群众大会上讲:“我们来是‘生产自救’,有信心带领导大家渡过荒年,把现有库中存粮清点好、看好、分好,不让一个老百姓饿倒、病倒,而且要把生产搞上去。”老杨与生产队长、保管、会计一起清库,公布了清库数字,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地瓜干0.7斤,玉米面0.3斤,只能吃到六月份,全村按每10天分一次粮,等10天后才能分第二次,一定不能10天不到就吃完。每天要有人检查。生产队的好地,要按每人0.3亩分田到户,每天上午到生产队干活,下午可以休息去山挖野菜,也可以到自留地干活,自留地要种一些早熟作物,在地瓜地里间种小白菜,萝卜。这样能解决燃眉之急。党员联户。要把每家生活和生产挂在心上,看住不能把粮吃过头,拿着称,每天每户至少去称一次,又组织了五个妇女分管孤独老人、单身汉的生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过了一个阶段,老杨发现许多户吃过头粮,就把十天发一次粮变为五天,又把五天变为一天发一次粮。每天的傍晚,全村就响起“梆、梆”的剁菜声,几个月后山里的野菜也不多了,榆树的叶子、树皮也吃光了,此时有好多老人的腿肿的很粗(医生说是缺少营养称水肿病),老杨走门串户,特别把得水肿病的户记在本上,每次去看望时都把本来不多的工资都放十元八元让病人买点补品,还把国家每月给的1斤大豆也分给病人吃。这时山里的小菜、萝卜苗、地瓜蔓也都相继长大了,生产队种的大麦也成熟了,老杨看到了希望,老百姓有救了。几个月来,老杨三人也得了水肿病,他三人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是带粮到村自炊,草要到山里拾,粮要自己用石磨磨,用碾子压。杨书记半年多没有回家探望了,有一天自己的姑娘突然来看望他。一进门看到又瘦又黑的老杨,就含着眼泪说:“爸爸你怎么瘦成这样”,“我妈妈她的老病又犯了,心口老是痛。家去看看我妈吧,家里也断炊了。”老杨沉默了多时才开口说:“姑娘你先回去吧,我这里很忙,家去和你大伯借点钱,领你妈到医院看看病,我住几天再回去。”就这样几句话把孩子打发走了,老杨深深知道,荒年是能渡过去了,也不会死人啦。但这村的领导班子还未成立好,这是一个大事。杨书记肚子是空的,口袋的钱也是空的,就是每次探望群众,群众的一句话不空,“老杨你可是俺的救命恩人,没你给俺当家,俺就得饿死”!事情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至今郑家庄的老人谈起杨文照同志,谈到动情处,眼含热泪 就是这几句话:好干部,好干部 ,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啊!杨文照同志的所作所为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相反,人们对他的感激感念之情却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新! (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郑奎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