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全国蔓延的趋势,很多小区采取“封控式”管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老悍头”志愿服务队立即加入社区疫情防控的队伍中,与社区党委、志愿者团结一心,奋勇抗“疫”。 “老悍头”志愿者服务队隶属于山东省供销社,是活跃在山师东路社区的一支为民服务团队,队内成员70%是党员,他们退而不休,分工明确,不计报酬,乐在其中,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自2014年服务队成立时起,“老悍头”便乐此不疲的为社区居民服务,用心、用情经营着自己的爱心事业,一干就是6年。他们平时致力于为辖区居民服务、为社区贡献力量,锵剪子、磨菜刀、修马扎、理发,他们样样在行,手艺精湛;值此大疫,他们再次挺身而出、逆向冲锋,从电话随访到防疫消杀,从进出登记到楼院巡查,他们样样落实,天天坚持。 防“疫”宣传员:为坚决遏制病毒侵袭,社区按照要求对辖区全部居民进行信息登记。“老悍头”们在辖区居住几十年,对小区情况非常了解,与居民关系融洽,服务队主要队员带领楼院热心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排查,耐心向居民讲解防“疫”知识,并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张贴疫情防控相关通知,动员社区居民科学、合理的做好防护。78岁的老韩头韩世祥是队里的领头人,他本人与老伴、女儿、儿子都是退役军人,疫情期间老韩头带领团队战斗在社区抗疫前线,合理组织人员分工,将防疫政策相关精神准确传达给居民,并协调山东省供销社为社区赠送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其女儿韩莉经常协助社区发放宣传材料,整治楼院环境,真正体现了退伍不退色的,换装不换心的责任与担当。 健康守护员:严格的消杀制度有利于阻断病毒的侵袭,77岁的老党员刘崇岳同志首当其冲,背起了50斤重的喷雾器,往返于楼院的楼梯、路面、公共设施,不放过一个角落;退休党员徐向玉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刘太岭同志,也争先恐后地勇挑重担……令我们感动的是,“老悍头”们不仅对山东省供销社宿舍1号院、和平路49号、64号、66号、68院进行消杀,还主动承担起山师东路2号、和平路57号等无物业、缺少消杀设备物资的小区楼院的消杀任务,消杀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卡口”巡查员:山师东路社区为老旧小区,共有18个“卡口”,疫情期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服务队与社区工作人员、其他热心居民组成“卡口”巡查小分队,早8:30到岗,晚17:00退岗,每日对社区全部卡口巡查四次,督促卡口值守人员认真核实出入人员、车辆,及时收集各“卡口”登记表和外来人员入济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小区重点人员情况,必要时亲自电话、入户核实信息,累计巡查共200多个小时,所反馈的数据为社区合理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生活保障员:“老悍头”志愿服务队中,77岁的刘大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退休前是省机床维修站的工人。四年前加入服务队。干了三十多年,修机床是一把好手,他又“进修”学习了一些木工活儿,现在已是“老悍头”志愿服务队绝对的“大拿级”队员。刘大爷说,来“老悍头”志愿服务队之前,他主要靠爬山、钓鱼打发时间,清闲得很;而现在,磨菜刀、戗剪子、修板凳、刮面板,有干不完的活。生活充实了不说,别人一声“谢谢”,自己就能享受好一阵子。为方便居民生活,疫情期间服务队组建了“温馨服务站”,充分利用队员所长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社区充分利用“微心愿”平台的优势,由有生活服务需求的居民在平台发布微心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在线上认领微心愿,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疫情期间居民不便外出,哪家需要锵剪子、磨菜刀、修马扎……队长鲍辉及时联系好居民,亲自到居民家中拿取物品送至温馨服务站,队里的老刘头、老李头将工具修整好,再由支部书记鲍辉送至居民家中。彰显了疫情期间社区“零接触”服务的理念,这一幕幕为民服务的温馨画面,成为山师东路社区一道美丽的抗“疫”风景线。同时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老悍头”志愿服务队还联系相关单位在院内安装了快递柜,对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说,这项服务可谓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服务队的服务触角已经延伸到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全面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防“疫”战中,“老悍头”志愿者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配合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践初心担使命,切实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区一家亲的真谛,以勇于担当、敢打敢拼的政治觉悟守护着民众的健康,助力社区打赢抗击疫情攻坚战,是山师东路社区抗疫战场上催人奋进的榜样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