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路桥区老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传播和传承保护,通过“送文化”到 “种文化”“育文化”,让广大村民沐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里,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坚持送文化,为群众精神生活走村入户。老干部围绕“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宗旨,在自身参与文化活动基础上,坚持将路桥多元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编排文艺节目、送文化下乡、亲子共演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宣传。疫情期间,路桥街道综合文化站三任退休站长策划、创作出方言快板书《万众一心抗病毒》、方言三句半《扛鼎拔山敢担当》、路桥莲花《战疫情颂党恩》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受到广泛传播。路南街道退休干部蔡啸自2008年来每年坚持53场基层评书展演,广受好评。区检察院退休干部胡俊华退休后坚持为老年人们文化锻炼做好志愿服务,自掏腰包为老年人晨练购买来音箱、放音机、VCD光盘、磁带、喇叭等设备,当好辅导老师。 二、坚持种文化,为基层文化阵地养精蓄锐。老干部们积极从送文化转化到种文化,通过修缮文化礼堂、设立文化基地、建立文化档案等形式,切实推动文化的内生发展机制。退休老教师陈基来深感农村老人缺乏“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乐趣,号召发动 “杏田陈氏”后裔自筹资金修缮‘同兴里’古宅院,如今已成为 “台州市收藏家协会活动中心”“路桥区美术家协会横街写生基地”,为农村文化传承贡献了老干部的力量。路桥街道退休干部王宗元作为路桥莲花主要传承人,在古街社区文化礼堂设立路桥莲花习基地,编写了《路桥莲花的传承与发展》彩色精装教材一册,辅导排练了莲花《践行核心价值观》参加市区演出并获奖。 三、坚持育文化,为非遗文化项目传承保护。老干部积极参与非遗“名师带徒”育才工程,利用多处非遗基地,推动非遗传承人代表与乡村中青年结成师徒对子,教学传习,授徒传艺,形成老中青三代专业传承梯队。退休干部王宗元积极宣传非遗文化进学校 ,2011年在路桥实验小学增设“路桥莲花”课程,并组建“路桥街道实验小学莲花社”,通过电话、接授上门等形式进行辅导,仅2019年就培养出小莲花演员近百人, 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退休教师徐从韡和陈伟郎将台州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桥大鼓传播到金清小学,作为学生四点钟课堂的特色,在学生心中育下了大鼓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