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路桥区借助各地乡贤组织,搭建“银雁返乡”平台,引导广大老同志返回出生地、户籍地及曾经工作地,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社会治理等工作,有力激活了老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一、做好技术帮扶的指导员。注重发挥农林水等老科级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帮扶。桐屿街道退休干部苏坚,退休后毅然放弃了安逸生活,选择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满腔热情,拾起农产业种植养护专业技术,坚持在农村一线为农户指导帮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桥镇退休干部陈世林退休后主动重返岗位,致力于全镇的农业工程管理,坚持亲自踏勘现场、查看问题等,为基层的工程管理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 二、做好文化传承的宣传员。组织老干部艺术团等开展文化下乡、文艺创作等活动,如螺洋籍部分老干部从不同岗位退休后,回到螺洋街道组织了莲花文化艺术团,创作了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螺洋莲花,将和合文化、“五水共治”、文明创建、“三改一拆”、网格员管理等内容融入螺洋莲花,创作出螺洋特有的文化作品,唱响螺洋群众的心声,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如浙江省军区原副政委卢匡衡将军,出生于蓬街镇赛龙村,经常回乡走进路桥图书馆,捐赠自己的多部作品;作为蓬街镇授予的“最美筑塘人”,他始终关心家乡的一草一木,2003年以来陆续创作诗歌作品和部分书法作品,为路桥的文化事业贡献了老干部的力量。 三、做好社会治理的服务员。引导老干部志愿团队开展针对性结对,探索社会治理之路;如螺洋街道老干部余继春带头,依托街道退休老干部队伍,组建了五老联盟,针对当前农村治理中“党员党性提升之难、项目征地拆迁之难、矛盾纠纷调解之难、农村居家养老之难、问题少年帮教之难”,发挥好老干部、老代表、老战士、老模范、老教师的“五老”优势,以“五老”破“五难”,助推乡村社会治理。区司法局退休干部范世根,退休后回到原单位,挑起了“交通事故调解 ”的重任,带领交调委团队共调处18717件,赔偿金额达4.87亿元,交调委荣获司法部“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荣立台州市集体三等功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