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继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的专项行动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厘清划定了网络言论的法律边界,明确规定对网络造谣、诽谤等违法行为依法严惩。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因制造传播多起网络谣言已被刑拘。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曾转发过“秦火火”微博的人中不乏知名人士,为此央视大篇幅重点在节目中发出警告,网络“大V”切莫变成“大谣”。 网络“大V”是随着微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名词,他们是网络上拥有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发布信息,粉丝量众多的“大V”们发布的消息传播范围尤其广,其主导舆论的力量也大得多。只是,网络似乎给“大V”们蒙上了一层面纱,很多时候我们跟着“大V”的信息走,却并不了解这些“大V”。当我们走进“大V”才会发现真实“大V”的另一面。 职业网络推手秦火火:制造噱头,攫取利益 最近,最火的网络红人便是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而被刑拘的秦火火了。秦火火,原名秦志晖,职业网络推手。他的理念是:必须要煽动网民情绪与情感,才能把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辈子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摧毁。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秦火火开始了第一次造谣。秦火火说,在动车事故后,看到网上有人说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赔偿金额不一样,他就编造了一条信息,称向意大利籍乘客赔偿3000万欧元。这则谣言在网上发布后,迅速被转发。秦火火事后说,这条信息在两小时内被转发了1.2万次,他的粉丝也增加了1500名。此后,秦火火的造谣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铁道部,还将矛头对准了红十字会,以及罗援将军、张海迪等名人,甚至已故的雷锋。秦火火说,他最简单的标准就是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并且捕风捉影,没有任何证据。在言语上,秦火火一般使用肯定性的质疑,更能引起网友的共鸣。 在这些恶意炒作的背后便是扩大自己及公司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以后好吸引一些愿意出资的企业,为他们制造热点事件进行炒作从而获利。据秦火火曾任职的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老板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也已被刑拘)说,公司经营最好的时候,年收入将近千万元。 肆意传播者薛蛮子:做“大V”感觉像当皇上 薛蛮子:天使投资人、微博打拐发起人之一。 秦火火被刑拘后,有眼尖的网友说转发秦火火微博最多的“大V”是薛蛮子。虽然没有官方数据统计来佐证,但是薛蛮子转发过秦火火的微博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因嫖娼被刑拘的网络“大V”薛蛮子在看守所对其肆意转发不实言论的行为作了深刻的反思。 薛蛮子坦言:“刚接触微博时,我的心态是小心翼翼。每天转二三十条。当时转发的微博主要集中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而且反复向消息来源了解情况,有时候修改十多次才敢发出去,不了解的内容不轻易发表意见。”但是后来,为了让粉丝量和关注度不断提升,他开始每天发近百条微博,因为自己写不过来,所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发。“转着转着,思想上的要求就越来越放松,看到了立即转发出去,也不会去核实真伪。这样一方面比较省事;另一方面觉得反正是别人写的,就算有假要追查,自己也就是个转发者,不用承担多大责任。” 成为“大V”的薛蛮子充分体会到了“网上转发力”的惊人之处。“每天早上打开微博都有上千条求我的信息,求关注、求转发。我随手回复或转发,感觉就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转××省人民政府阅,一个私信发过去就解决问题。”逐渐地,薛蛮子的微博话题从最初的财经、慈善逐步扩展到时事、环保、历史、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擅长不擅长的都要说几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百科全书型的“杂家”形象。他还转发过不少负面新闻,也发过一些格调不高的东西,甚至对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负面点评,引发网民发泄不满情绪,以此博取眼球、获得更多关注。 学者“大V”方舟子:打假给了我较大的话语权 方舟子:学者、科普作家,因微博打假而闻名网络。 一开始,方舟子并没有把微博当回事。偶然抛出唐骏学历造假的话题之后,挑起了网友的兴趣。很多人问他有没有证据,于是他回过头去找资料,把证据一条条放到微博上。从此,因网络打假,方舟子备受瞩目,除了粉丝量激增,也让他发现了与网友互动的意义与价值。很多打假证据靠一个人搜索在短时间内是没法完成的。方舟子说,在与李开复交锋中,很多支持者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比如,李开复说他自传里在“副教授”后面已经注明了英文“assistant professor”这个单词,方舟子想知道他是从哪个版本开始注明的。于是,发了条微博征集李开复自传不同版本那一页的照片。结果在10个小时内,有上百名网友给他发来了照片,从第一次印刷开始,所有的版本一个不落。在这些材料中,还包括李开复本人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跟奥巴马是同班同学,曾经在课堂上一起睡觉”的视频,网友甚至连李开复讲这句话在第几分第几秒都帮他找好了。 不久前,他的新书《方舟子自选集》要设计封面,他在微博上发了个征集帖。没几天,就收到二十多个设计方案。“通过一次一次的打假,我获得了大家的信任,愿意听我说话的人更多了。”他说,“我的话语权越大,当然好,但我也会更谨慎,不会乱说话。我会珍惜手上的话语权。” 经商者“大V”任志强: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任志强:知名地产商。 早年因为一句“开发商只给富人盖房子”,任志强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在2010年的一场论坛上“被扔鞋”。把他从“全民公敌”这个泥沼中拉出来的,正是限定在140字以内的微博。 在数千条博文中,任志强剖析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土地政策、预测房地产市场行情、介绍NGO(非政府组织)发展情况。尽管“在商言商”的表达方式直截了当、毫不留情,但由于这些博文在事后往往被市场所应验,因而受众的态度渐渐从“难以接受”转变为理解和支持。 除了对行业内的现象进行分析,任志强对于一些公共事件也会评论、转发,山西疫苗事件、王家岭矿难、解救被拐儿童等都成为了他针砭时弊、突显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载体。与之相似的是,很多企业家,比如李开复、潘石屹、王石、史玉柱等人都利用微博这一社交平台发表观点、彰显价值观、与粉丝互动,形成了独特的影响力。 为官者“大V”王旭明: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言 王旭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五年前,王旭明离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职位。为了继续“发言”,他做电视节目、写博客,现在微博和博客一起成为了他新的发言阵地。这个阵地更开放,更自由。 王旭明在网络上的发言,尽管语言温和节制,但每个话题都穷追不舍地抨击和追问。风格以冷静、犀利的分析为主,偶尔夹杂幽默的笔调。城管、劳教制度、反腐、政府信息公开,直到最近薛蛮子事件……几乎没有王旭明漏掉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