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国医大师谈老年病的防治

2013-11-1 14:4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79| 评论: 0|原作者: 文 / 郑州 李振华/口述

摘要: 人体衰老是生命过程中正常的现象,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阴气即肾气。人到四十岁以后,肾气即衰其半。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各脏器功能亦不断衰退,人体细胞 ...



人体衰老是生命过程中正常的现象,正如《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阴气即肾气。人到四十岁以后,肾气即衰其半。人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各脏器功能亦不断衰退,人体细胞衰老和死亡速度不断加剧,导致各种病理状态自然发生。肾主藏精,老年病的发生常先从肾开始。肾主骨,开窍于耳,将会出现齿脱、耳聋的现象;腰为肾之府,会出现腰背疼痛、弯曲的症状;肾为肝之母,肝开窍于目,肝肾虚损,则二目昏花远视。肾气通于脑,会逐渐智力减退,甚至引起脑萎缩等一系列病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之存在,全靠脾胃将营养物质受纳、腐熟、消化、吸收、正常排泄以维持生命。故老年人若不知道及时保护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胃,可导致各种病理状态的发生。因此,养生、治未病是保护老年健康的第一要义。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道”即是养生的规律,知道养生规律的人,要适应天地气候、四季阴阳、寒暑等变化,懂得锻炼身体的各种养生方法。如气功、各种拳术等。老年病之发生多以肾气先衰为发病之本。脾胃衰弱导致气血营养物质不足,或营养过剩,是继发多种疾病之根。如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心脏病、肝脏病等。

人之五脏以整体机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在平衡的基础上,以维持生生之机的正常。老年人元气不足,脏器之病多为本虚标实之慢性病。一脏有病,常相互牵制,涉及其他脏器。如老年之肺病常可导致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肺心气虚等。老年心脏病常可出现心肾阴虚,心脾亏损,心肺气虚等。老年肝病可导致肝脾失调,肝胃不和,肝肾阴虚,心肝火盛等。同时脏器相互为病,又可出现虚、实、寒、热相互交错之复杂病理,此为老年病难治之主要原因。

老年病的防治,首先以保护元气,勿伤元气为主。老年之病常以脏器和不同部位相互为病,相互影响,虚实交错。在治疗上既要重视本虚标实,以及注意脏器之功能或对药物之喜恶,又要注意药物之性能及副作用。原则上以补虚而不壅滞,要通补、行补。祛实而不伤正,以攻补兼施。辨别清楚是以虚为主,还是以实为主,分别轻重,灵活运用,贵在随机应变。

五脏用药,应注意五脏的特性及药物之性能。如肾为阴脏,用滋补肾阴之药,应注意滋阴助湿而伤脾。脾脏为阴中之至阴,喜燥而恶湿,用药以甘、温、辛、苦入脾之性味为主,用滋腻之药,易伤脾助湿。心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血脉之运行,因此对老年心脏病用药既要疏通气血,更要注意心阳之盛衰。肺主一身之气,内通调水道,外抵御外邪之侵袭,故肺为“娇脏”,恶寒也恶热。老年肺病常以肺气虚为本,以邪为标,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发病多以肝气郁滞,肝气上逆,肝阴不足,虚火上炎等为常见。同时又易侵犯他脏而为病。故医者称肝脏为“五脏之贼”。在治法上有疏肝、舒肝、养肝、平肝、凉肝、镇肝、熄风等多种治法。故在用药上应观其脉象,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此外,老年人用药应以“轻”“灵”为主。“轻”是用药不宜大量、过量,大则不易吸收,甚至引起其他副作用,宁可再剂,不可重剂。“灵”是全面考虑,严密观察病情虚、实、寒、热之变化,随症加减用药。除慢性病,病机不变,药物有效,可有防有守,长期服药外,对一时的急性病,在固正祛邪的原则下,邪退则祛邪之药不宜再服,过服易伤正,这时应服调养扶正的药。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