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巴老曾回成都小住半月有余。 巴老抵蓉之前,我前往省作家协会, 向沙老(汀)、艾老(芜) 报告巴老的行程。后又就此与张秀老(秀熟) 通了电话。他们对巴老将抵蓉感到高兴。 鉴于巴老不愿惊动党政领导, 我与许川(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商量, 下午就由我代表宣传部去机场迎接巴老。许川表示同意, 并说: “我们尊重巴老的意见。反正你是两重身份: 一是巴老的亲属, 一是分管文艺工作的部长。” 为记录巴老的行程, 《四川日报》派了记者刘耀晖、金嘉华, 四川电视台派了记者徐先贵、曹钢, 他们将参加巴老的有关活动,但暂不报道。 不惊动党政领导, 巴老一定很高兴。但如果只是我和文艺处几位同志去迎接, 未免冷清。巴老毕竟离乡27年, 其间又经历十年浩劫, 应该让巴老一下飞机就能感到亲情。于是我打电话给大姐(李国煜)、二姐(李国炜)、四姐(李国莹) , 请她们全家在蓉的成员, 到时都去机场迎接巴老。 10月3日6时, 我和秀涓(丁秀涓, 我的妻子)、张仲炎(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朱丹枫(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 出发去双流机场。巴老所乘飞机6时50分准时抵蓉。等所有乘客下完, 巴老由小祝(祝鸿生,巴老的女婿)搀扶下飞机, 小汪(汪致正, 我的女婿) 立即把轮椅推过去迎接。小林(巴老的女儿) 和国煣(巴老的侄女)相继走下飞机。所有迎接巴老的亲人簇拥而上, 几个小家伙或叫太爷爷, 或叫四外祖, 巴老愉快地笑了。 中秋节那天一早, 我和秀涓赶到巴老所住的金牛宾馆九号楼,陪同巴老一行去新都。路并不远, 但途中堵车, 10时方到。张秀老、沙老、艾老、马老(识途)和之光(陈之光,省作协副主席)均已先到。先去宝光寺, 后到桂湖。可惜接待人员多, 县里的“四大”班子都来了人, 记者也多, 几乎没有摆成龙门阵。午饭本想吃豆花, 但上了不少菜, 豆花只有一碗, 令人遗憾。 马老对我说:“这叫什么游玩? 人太多, 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巴老在途中讲: 他小时候, 父亲带他到新都玩。他一度迷了路, 吓得哭了, 直到父亲把他找到。我知道, 巴老对他的父亲有很深的感情。 回宾馆后, 我们离开,好让巴老休息。 下午4时, 我的三个姐姐和姐夫, 下两辈, 共20人, 一起来给巴老拜节。大家在客厅团聚, 吃月饼, 分别摄影留念。巴老一贯喜欢小孩, 重孙辈的潇潇、齐齐、淳淳和兰兰围在太爷爷四周。淳淳把手上剩的月饼给四外祖。潇潇和齐齐忙说: “他吃过的! ”巴老说:“小孩儿吃过的, 是干净的, 没关系。”便把月饼吃了, 引起哄堂大笑。 成都的中秋少见月光, 那晚却有月亮, 难得! 小祝和小林推巴老到室外散步。我和秀涓、李舒(四姐的长子)陪同。到了湖边, 大家停下来休息。天色深蓝, 有少许白云, 月亮圆而明, 湖水里有倒影。我说: “巴老, 月亮也为你回乡而出。”巴老高兴地笑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中秋之夜! 10月8日, 我们陪巴老去正通顺街(过去叫双眼井) 参观旧居原址。巴老出生在这里, 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外, 在这里居住到19岁。他每次回成都, 总想来看一看。不过, 老建筑已拆光, 现在这里是战旗歌舞团的宿舍。沙老、艾老、马老和之光亦到场。歌舞团的领导和职工很热情, 夹道欢迎, 围观者亦多。小祝推着巴老四处游览。记者忙着摄像摄影, 我尽量避开镜头。不少人请巴老签字, 说不服, 也挡不住。后来, 巴老在留言簿上签了名。 离开歌舞团, 巴老参观了双眼井(即两口井靠在一起) 。巴金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 站在井边往下望。我想起巴老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双眼井在, 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 获悉张爱萍(国务委员、国防部长) 同志和夫人又兰大姐来蓉,而且说要陪巴老一起看川剧,我9日一早便去了省川剧院,安排演出事宜。 回到张老所住的金牛宾馆平房, 正遇张老和又兰大姐要去九号楼看望巴老,我便陪同前往。张老很尊重巴老, 多次向我表示支持巴老关于成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 我早向巴老转达过。到了九号楼, 见沙老已先到。巴老、沙老、小林和小祝一起接待张老和又兰大姐。张老和巴老虽是第一次见面, 却像老朋友似的闲聊。张老表示年轻时就喜欢读巴老的小说, 巴老则说自己当时是“乱写”的。张老还谈到五十年代初期参观过巴老在正通顺街的旧居, 对后来拆掉旧居表示遗憾。巴老则说拆掉就算了,不值得花国家的钱来重建……这是一次难得的相会, 我为他们的谈话录了音。 晚上, 张老邀巴老一起在宾馆小礼堂看川剧, 并请巴老根据身体状况决定看多少, 不一定看完。但巴老仍是坚持看完了。 11日中午, 巴老在芙蓉餐厅宴请“尧”字辈(与巴老同辈) 的弟妹和82岁的侄子李静远。尧字辈的有七爸李西龄、十三爸李巨川、十八爸李德甫、二十三爸李尧述和十五姑李尧秀。陈家(巴老母亲娘家) 表弟陈国志和邓家(巴老继母娘家) 表弟邓培根也来了。 13日,巴老没外出, 约了周企何(川剧表演艺术家) 、舒元卉(优秀川剧演员) 来宾馆。巴老喜欢川剧, 他们都是巴老的多年知交。 下午4时, 巴老和张秀老、沙老、马老一起去参观李劼人故居。李老是四老的挚友。几老参观了楼下楼上的每一间房子, 谈起往事。在休息室, 工作人员拿出留言簿让四老签名。巴老主动写下: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日,巴金来看望劼人老兄, 我来迟了。” 临走前,四老一起在李老的塑像前合影。 这时候, 吴希海(成都市委书记) 、龚读纶(副书记) 和方家祥 (副市长) 三位同志赶来看望巴老。他们送给巴老一盆树, 说:“请巴老把家乡的泥土带回去。”巴老感谢他们的盛情。 晚上, 宾馆小礼堂再一次举行川剧演出。张爱萍同志说他陪巴老, 巴老说他陪张爱萍同志。张爱萍同志要我说几句开场白。我说:“张老是国防部长, 巴老是全国作协主席。一文一武均为川人, 真是天府之国, 人杰地灵。今晚, 国防部长邀全国作协主席同看川剧, 是川剧界的盛事。”大家对二老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晚的节目仍很精彩, 巴老高兴地说:“乡音难得! ” 20日8时半, 我们躲开记者和其他人员, 陪巴老去文殊院,仅小林、小祝、国煣和李舒同行。 进了文殊院, 我们用轮椅推巴老在大殿前作短暂停留。方丈宽霖(省政协委员) 热情接待巴老。小林等第一次来, 便去参观。我陪巴老和宽霖叙旧。巴老说:“我父亲去世时, 在文殊院念过三天经。”宽霖说: “我当年还去过李府念经。”宽霖教巴老一种保健法, 巴老认真听取。两人谈得很投入, 直到小林等参观回来为止。分别时, 宽霖送巴老一串佛珠。在归途中, 巴老说他小时候曾经想出家。我问为什么? 他说不满旧社会, 又看不见出路。以后, 看见小和尚烧戒疤, 太痛, 又不愿出家了。 中午, 巴老宴请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原说那天中午由我和三个姐姐请巴老吃小吃, 因时间安排不过来, 只得取消。巴老遗憾地说:“这次回来, 就是没吃到红油水饺。” 随后,巴老交一本《长生塔》给我, 是他送齐齐的。上面写道: “齐齐,希望你做一个说真话的好孩子。巴金,八七年十月十八日”。 下午5时, 我们陪巴老一行去机场。马老、启璪(省委常委、秘书长)、许川和文艺处的同志到机场送行。握别时, 启璪请巴老保重。许川说, 盼巴老一年一度回家乡。马老说, 等着巴老回来! 我说, 巴老表示争取后年回来, 看家乡的变化。巴老说: “感谢大家, 我还要争取回家乡。” 除大姐因身体不适, 四姐和四姐夫去昆明未到外, 上次来迎接巴老的亲人都到了,还增加了四姐的次媳王小莉。 飞机在5时45分起飞。巴老带着家乡人的深情, 离开了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