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王建林:浅谈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化养老

2020-8-24 16:29|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758| 评论: 0|原作者: 楚雄州南华县委组织部老干部 王建林

摘要: 2019年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截止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按照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 ...

2019年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截止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按照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社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距“老龄社会”也已相差不远。南华县老龄化社会程度与全国形势一样,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的特点,截止2019年底,南华县总人口236899人,其中,有60岁以上老年人36351人,占总人囗的15.3%,65岁以上人口23315人,占总人口的 9.8%,即表明南华县也早已步人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直线上升,根国家卫健委最近发布《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7.3岁,比解放初期的35岁高出42.3岁。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喜事、幸福事,但从社会管理层面来说,则存在诸多的负担和阻力,对很多家庭来说,养老方面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高龄化、空巢化和病残化的老人逐年增多)。养儿防老仍然是主流养老模式,

但受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4-2-1”家庭普遍存在,(即:一对夫妻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一个家庭赡养多位老人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加之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 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比老年人少,照料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未来养老模式也正在发生快速转变。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精神需求、心里需求等得到更好的满足,让老年人拥有更加充实而有尊严的安度晚年,最行之有效的举措就是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对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南华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化养老方面得到了较快发展,南华县现有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11所,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个,在建老年护理院1所。但总体而言,南华县社会化养老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投入不足、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等现状,甚至存在建好后一直闲置或改变用途的现象。因此,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我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更加关注社会老龄化及社会化养老问题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我本着对养老事业的关注,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切实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发展。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人民政府要对这个得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把社会化养老事业与其它各项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结合起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考虑和研究。

(二)统筹规划、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合理布局。根据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相关主责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参谋,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在编制《南华县十四五规划》时,要研究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确保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数量、布局、规模、档次等方面科学合理,能满足和服务更多层次的老年人。

(三)鼓励社会参与,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民办公助养老机构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发展前景较好,但南华县现有的11所养老机构,有10所是各乡镇的敬老院,社会力量经办仅1所,远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有关部门要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和帮助,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机制。

(四)打造品牌、吸引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群体入住。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敬老院、福利院属政府全额投资、全额供养,入住群体基本都是农村鳏寡孤独人员,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政府兜底。而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旨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盈,入住群体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有钱人”。因此,在建设方面起点就要高。建议打造一所选址适中、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场地宽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吸引南华县乃至外地州县的有钱老人入住,并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多元服务,确保花钱者高兴、入住老人满意、家人放心、企业盈利。

(五)创新模式、拓展“医+养”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养老的一大亮点,有关资料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人慢性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其方式就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医院的医疗、护理、康复,培训等,充分融合,使入住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从而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在医疗服务上的“短板”问题,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

(六)注重宣传,营造社会化养老氛围。由于受传统文化和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家庭养老传统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大部分子女也怕担负不孝之子的“罪名”,不愿送父母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但实际上,很多老年人在家里除一日三餐外,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方面确得不到较好的照顾。因此,各有关部门、各有关社会组织,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积极引导老年人和家庭子女转变养老观念,接受社会化养老方式,特别是鼓励和引导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及离退休人员,要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积极接受和参与花钱购买社会化养老新模式,使更多的老年人更好的安度晚年。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