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阿尔茨海默病,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2013-10-7 21:1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757| 评论: 0|原作者: 文/徐炯权

摘要: “拿起电话一遍又一遍地输入号码,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要打给谁;常常把张三说成李四,连儿女的名字都不记得;一走出门,就不晓得怎么回家了。”说起母亲,袁芳就摇头叹息。  袁芳母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


 “拿起电话一遍又一遍地输入号码,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要打给谁;常常把张三说成李四,连儿女的名字都不记得;一走出门,就不晓得怎么回家了。”说起母亲,袁芳就摇头叹息。

  袁芳母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且平均每年有30万新发病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将越来越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失去的不仅仅是记忆,还有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以及给家人带来的沉重负担。

 如何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有尊严地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将是一个亟待全社会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通过采访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庭、专业护理机构以及收集相关资料,对其生存状况与家庭负担有了大致的了解。

   无奈将婆婆送进老年呵护中心

  2013年1月的一天,记者来到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这里560多位老人,三分之二患阿尔茨海默症。

  几位老人在走廊呆坐着,彼此没有交流。一个白发稀疏的老伯,摩挲着膝上泛黄的电话本说:“艳宝,我的女儿,在北京。”老人上衣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他每天都要和女儿通话。

  老伯的病情不算最严重,他住的是开放病房,可以拄着拐杖出来放放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住在封闭病房,世界更苍白狭小。

  82岁的黄老太拉着记者的手说:“中午在这里吃饭啊,我请你。”此时已经下午三点了。接着,她又把记者带到护士站,对护士说:“他是来看我的,在这里吃中饭。”显然,她把护士站当成食堂了。

  “半年前住进封闭病房时,她总是爬窗户,想到外面去。来后的第三天傍晚,她就躲在医院花园桂花树下的草丛里,害得我们到处找。”护工小张说,黄老太经常一个人絮絮叨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她还喜欢站在门边和窗边张望。她记忆力极差,刚刚刷过牙,转身就说还没刷牙要去刷;儿子、儿媳来看了她刚走,她就不记得了。

  “她总怀疑别人说她坏话、偷她东西。有一次她出去旅游,我给她浇了下花,回来后硬说我偷了她一盆花。”黄老太的儿媳说,婆婆现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喜欢到处乱跑,有时候半夜起来走,下雨天也往外跑。她和老公要上班,只好将婆婆送到这里。

    照顾老伴,自己患了抑郁症

  70岁的陈惊涛几年前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在患病初始阶段,开始频繁忘事,甚至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你的老伴找到了,快来接他回家吧。”几年来,刘建英不知接到过多少个这样的电话。“到了后来,我产生了幻听的症状,只要老伴一出门就感觉电话在响。”几次找人经历,使刘建英的心理焦虑越来越严重,睡眠受到了很大影响。

  随着自己病情加重,刘建英开始不让老伴出远门了。她认为,只要把老伴拴住,自己的心理焦虑就能得到缓解。但在刘建英发出“禁行令”后,陈惊涛经常半夜起来在屋中转悠,任凭怎么劝说,他都不听。

  “我的钱在哪儿,是不是你偷的?”刘建英经常承受老伴这样的冤枉。因为健忘,老伴前一分钟放的钱,后一分钟就找不到了,但每次受到责怪的都是刘建英。

“我真的太委屈了,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刘建英说,有时自己实在忍不住,就要和老伴吵架。但吵架后,她也无法释放情绪,一方面觉得老伴生病,自己让着他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焦虑、失眠及厌食等负面情绪在她身上越来越集中,照顾老伴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前不久,刘建英被医院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生命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在了解了患者给家人带来沉重负担的同时,我们有必要知道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年龄结构以及医治现状。

    80岁以上为主要患病人群

  “现在全球每4秒就增加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而就在三年前还是每7秒新增一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肖波告诉记者,全球现有356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排名世界第一。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5岁至70岁的占5%,70岁至80岁的占10%,80岁以上的占20%甚至更高。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口平均寿命超过74.83岁,其中80岁以上的人口越来越多),阿尔茨海默症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阿尔茨海默症是1906年由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发现的,医学界把这种疾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症。该疾病虽然发现得很早,但直到1994年美国前总统里根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后,才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阿尔茨海默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进程性疾病,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在轻度阶段,只是出现记忆丧失,判断力差等症状;中度阶段,会不再认识熟悉的人,容易不安、激动,出现攻击行为,同时会出现迷路、走失,反反复复说一件事的症状;到了重度阶段,患者会失去沟通能力、辨认家人和至亲的能力、自我照顾的能力。

  专家表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恶化,所以他们日常生活能力也会逐渐减退。而且,这种病具有不可逆性,始终在缓慢发展,直至最终死亡。


   老年公寓三分之一老人“失智”


  石家庄市祥和青园街老年公寓内,平均每隔10多分钟,满头白发的韩桂荣都要拄着拐杖到院长办公室找一回东西。“找不到了,我找不到了!我的那件红衣服呢?”苍老的声音里是发自内心的焦急。“您穿着呢,多漂亮啊,今天是重阳节,您穿着多喜庆啊!”“哦,穿着啦!你别骗我!”“没骗您,您看这不是么。”在老年公寓负责人于昌军耐心的劝哄下,老人终于高兴地走了。

  80多岁的韩桂荣家就在青园街附近,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在美国工作。去年年初,当被家人送到老年公寓时,她就已经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和糖尿病。于昌军说,韩桂荣的症状还算是程度轻的,现在入住的142位老人中,患阿尔茨海默症的人数已达三分之一。

  各地养老机构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情况基本类似。长沙市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23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或嘻嘻哈哈地笑着,或面无表情地坐着,或自顾自地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对于陌生人的进入毫无反应。记者试图跟他们聊天,沉默和答非所问是最可能碰到的。

  “这是最好的反应。如果碰到老人的发病期,他们会跑出去。”工作人员介绍说。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近期记忆力几近于零,他们记得的,只有很久以前的事。”听着护理人员的介绍,记者感觉到这些患者的脑子里仿佛有一块看不见的橡皮擦,在慢慢擦去他们的记忆、常识、智力,改变着他们的性格、思想、灵魂,抹去他们的尊严甚至生命力。

    失智患者仅有3%坚持治疗

  医生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有三类人员:一是退休、亲人或朋友亡故、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以及遭受重大打击等人群;二是有遗传因素、受教育程度低、女性以及头部有过外伤等人群;三是平时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饱食、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吸烟、过量饮酒的人。阿尔茨海默症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根治,只能通过精心的治疗配合护理来减缓患者的病情。但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到处乱走、晚上不睡、撕扯身上衣服等病态行为,许多家属甚至护理人员通常难以理解,不能心平气和地照料他们,甚至嫌弃,从而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得更快。

  更令人担忧的是,阿尔茨海默症复杂的发病机理,导致人们对其知晓率低。人们普遍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症基本常识的了解,导致患者的就诊率很低。多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料者认为,病人的状况是自然衰老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疾病。在发病率很高的农村,接受治疗的患者很少。调查显示,我国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患者的就诊率为25%,重度患者的就诊率为34%,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只有25%,坚持长期治疗的患者仅占3%。

 专家表示,因为记忆力下降,行动能力和分辨力退化,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比较容易摔伤,如果造成骨折,就得在床上躺上两三个月,身体机能退化得更快,甚至引发并发症,比如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痰咳不出来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还有糖尿病等,家人和医护人员要特别留心。预防并发症,除了要勤给老人擦洗身子,还要保持室内通风。

 

谁来关爱他们的晚年生活?

  如何让逐年增多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安享幸福晚年?专家表示,这需要养老机构、家人和政府齐心协力。

    护理比医疗更重要

  记者走访时发现,多家养老机构都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辟出专区,由专人照顾。肖奶奶的女儿1998年就去了美国。四年前她和老伴一起来到一家老年呵护中心。去年4月老伴去世了,她的生活更孤单。像肖奶奶这样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空巢老人,在一些老年呵护中心有很多。

  “相比于家庭照管,养老机构可能更为专业,比如房间没有裸露的插头、电器开关等;护士会定时、重点巡视;同时辅助药物治疗等。”长沙第三社会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负责人说,他们不但能提供好的生活环境,而且挑选了责任心强和富有爱心的骨干护士为患者服务。

  记者从湖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了解到,目前湖南像长沙市第三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这样医护、养老相结合的公办养老机构并不多,而老年呵护中心这样专业的养老资源更紧张。“老有所养”,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这个群体来说,更难。

  “现在住在这里的老人,一般有三四个子女,等到我们老了,一个子女要负担4个甚至6个老人,很不容易,如果老人失能失智,压力、负担更是沉重。”长沙市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负责人罗尧清建议:政府要多开办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机构,以适应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护理的需要;社区可以给早期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供一些照顾,白天社区可以集中照顾老人,晚上老人让家人接回家,像幼儿园一样;健康教育部门要向社区、家庭普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基本知识,为照护患者提供帮助。

    家人的关爱不能少

  虽然医护人员给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关爱,但是家人的关爱依然不能少。

  “虽然叫不出名字,也不知道你是他什么人,但是他一看到你,就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可能就微笑,可能指着家人给我们看,向我们示意这个是他的亲人;平时吃饭少,而且要吃一两个小时,但家属来了,他们就吃得很顺利。”长沙第三社会福利院老年呵护中心一名护工说,那些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对医护人员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家属来了就会有明显的情感变化。

  医生建议,家人要尽早预防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症。子女一方面要多抽时间跟老人相处,多陪他们聊天说话。在外地上班或不同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要争取每天给独居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发现父母讲话不通顺,答非所问,要立即去探望。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饮食,让老人少吃辛辣食品,少饮酒,不抽烟。一旦发现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应赶快送医院治疗,规范服药。对轻度患者,要督促他们自己料理生活,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对中、重度患者,家人要帮助他们训练基本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等。要跟患者面对面讨论一些具体的事情,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患者的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

    政府要给予更多关爱

  照顾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晚年生活,除了家人要尽义务,政府也要担负起相应的执政责任,要加大养老投入,可以通过政府投资,规划和建设一批以收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为主的老年护理机构,也可以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向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倾斜,还可以以补助奖励的手段,鼓励现有养老机构接纳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老年呵护中心每人每月1600元的收费,刨除护工、医务人员的工资、基础水电费等各项费用,所剩无几。但如果将收费提高,对于老人家庭来说,又是沉重的负担。”罗尧清说,基于这样的状况,目前他们正在尝试走一条养老机构与医院、社区、家庭合作的“四位一体”养老模式。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他们与长沙康乃馨老年呵护中心合作,医院派出经营管理团队和医疗专家进驻呵护中心,为老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而呵护中心则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免费提供的优良环境、优质器材。这种“四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既整合了养老资源,降低了养老成本,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还为大量空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供了互助养老的氛围,希望政府大力推广,并给这种养老模式的建构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