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航天老同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老科学家回信

2020-5-8 11:30| 发布者: 家网编辑刘月姣| 查看: 652| 评论: 0|来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离退休工作部

摘要: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在航天广大离退休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航天老同志深入学习领 ...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在航天广大离退休人员中引起热烈反响。航天老同志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回信精神,大力弘扬和传承航天“三大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积极发挥正能量。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航天科技集团原高级技术顾问、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院士表示,那个年代,能把第一颗卫星送上天,每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造的,真感到扬眉吐气!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老一代航天人的高度嘉许,饱含着对新一代航天人的殷切希望,饱含着对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托期待,这是极大的勉励、鼓舞和鞭策。

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航天科技五院戚发轫院士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段攻关历程,也构成了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我们一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力量。

回忆起当年的研制历程,时任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师的航天科技一院老专家方心虎说:“那时的航天人,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运载火箭在中国‘第一次’碰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还要克服艰苦环境带来的挑战。但我们并没有畏难情绪,自主研制中国首枚运载火箭的强烈责任和使命更加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总书记回信让我们航天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特别是信中对老一辈航天人表现出来的关怀和肯定,让我很激动、很温暖。”

陈克明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主任设计师,他动情地说:“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个为航天事业奉献的人。总书记的回信,必将激发新时代航天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为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既肯定了老一代航天人为研制长征一号火箭、东方红一号卫星所作出的贡献,又勉励新时代航天人要继承光荣传统,奋力攻坚克难。作为当年从事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一名航天老兵,我感到非常振奋,倍受鼓舞。”航天科技六院张贵田院士说,“希望年轻一代的中国航天人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接好老一辈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封回信让所有航天工作者心潮澎湃、备受鼓舞!”航天科工三院黄瑞松院士看到回信后感慨道,“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成就,归根结底是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背后是以航天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指引航天人前进。”

航天科工二院原党委书记张连成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内心充满感动,精神倍受鼓舞。我为中国航天而骄傲,也为自己从事了近40年的航天事业,深感幸运与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上下一致、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科研生产条件大幅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信心和勇气,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这些老航天人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走进了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航天科工三院老科协理事长徐梓茂说,“时光荏苒,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就像总书记回信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的心里始终惦记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期盼着航天强国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这些老航天人现在虽然不能够在一线继续工作,但我们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今后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用实际行动支持一线的全体职工。”

    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全体航天人来说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倍加珍惜老一代航天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传承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不论是面对成功,还是坎坷、挫折,始终做到初心不改,志气不丢,锐意进取,使命必达,勇攀航天科技新高峰,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