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教育部直属系统广大老同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注重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助力一线抗疫、线上教学、社区防控等多种方式,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满城英雄战病魔,我执秃笔写文章 ——武汉大学76岁老教授伍新木的战“疫”故事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退休教授伍新木今年76岁,任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常务会长、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会长、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长期从事中国改革与发展、区域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新冠疫情期间,伍新木教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抗疫贡献银发智慧,彰显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深入研究 时时战斗 针对疫情防控,伍新木教授先后完成了三万余字的《世界大健康发展研究》,三万言《抗疫经验与教训》和若干篇疫情下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章。2月至4月,伍新木教授在网易新闻上陆续发表六篇文章,文章推送两小时内就已经有4500余次的阅读,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封城开始后,伍新木教授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抗疫能力和抗灾抗压能力最差的是微小企业和普通居民。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和影响的伍新木教授撰文呼吁“将疫中疫后最困难群体纳入精准扶贫特定对象”,不要简单化,不要漫灌,应个别实施精准救助,明确指向特困群体。 随着武汉疫情逐渐向好,伍新木教授将眼光转向疫后复工复产问题,他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建议一是要以抗疫迎难的心态复工复产,要有游击战甚至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正视这场大疫对我国经济、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二是要以变的心态复工复产,要关注国际背景变了、贸易环境变了、市场亮点变了、产业格局变了、业态变了、许多人生活习惯变了。三是要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心态复工复产,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市场、业态,要继续弘扬抗疫的精神,以深化改革提供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 建言献策 走在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伍新木教授始终用建言献策的方式走在抗“疫”一线。 他在2月中旬多次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言要以战争状态抓紧防护产品生产,多次参与有关疫情的研讨会,并受武汉市的委托研究“世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相关专题。他在《关于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中提出,武汉打造健康之都,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高远的建设目标,重点在用规划、策划引领好建设主体,协调好、服务好各项工作。“两山”医院的用途要服从以上构想。 在《全面恢复发展经济,驾驭好新基建这匹头马》的咨询报告中,伍新木教授提到,中国疫后恢复发展经济,除了传统基建产业外,应特别关注新基建和基建的新角色。新基建的先手在补短板,彰显体制优势,率先破除各类障碍,助力新基建发展。 《在中国疫情走向终点 世界疫情走向中点时的中国选择》的咨询报告中,伍新木教授提出,世界疫情引发的系列次生灾害从整体上恶化了全球经济格局和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全面走向复工复产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乐观,要有清醒的宏观视野,要有两线作战思维,要有和抗疫一样的战斗精神、战斗准备。 伍教授的建言献策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向市长和抗疫指挥部提出的重视基层社区等许多建议已经被采纳,有效助力了战“疫”工作。
伍新木教授在武汉封城初期曾赋诗言志:“满城英雄战病魔,我执秃笔写文章。待到云开毒散时,我捧心得散芬芳。”这首诗正是他战“疫”故事的最佳写照。深入研究、精准献策,为抗疫贡献珞珈银发的智慧,伍新木教授始终在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