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夕阳与“中国梦”

2013-9-30 15:4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41| 评论: 0|原作者: 周克冰

摘要: 党的十八大之后,一个很热的词,成了鼓舞全党、振奋全国、激励全民的政治感召,那就是——“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的时候,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 ...

党的十八大之后,一个很热的词,成了鼓舞全党、振奋全国、激励全民的政治感召,那就是——“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的时候,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来形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昨天,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来评论中华民族百业俱兴的今天,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他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此后,习总书记在不同的国内外重要场合,先后多次提到并强调一定要努力实现“中国梦”。一石激起千重浪。“中国梦”3个字自此强劲地进入了公众视野,它就像春风一样和煦地吹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就像战鼓一样激励着全国民众的爱国热忱。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无不群情激荡,畅想畅谈,把“中国梦”化为自己的理想意念,落实在自己的奋斗之中……作为夕阳一族,我们如何聆听、如何回应这个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情动。一般地说,人老了,感情不是很容易激动。但是,六七十年,七八十年的记忆,是很难忘怀的。在听闻过的枪林弹雨中,在经历过的艰苦奋斗中,我们的心底不是都埋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吗?遗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天灾人祸,一次又一次地破坏和延误了历史的进程。现在,时代再次吹响了复兴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再次高高地举起了复兴的大旗,我们虽然有些眼花耳聋了,虽然不能再当生力军主力军了,但是我们不能听而不闻,不能视而不见。血,总是热的。夙愿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怎么能不关注,怎么能不倾听,怎么能不议论,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心情激荡?

心动。毋庸讳言,老年人已经退出了现实的工作平台。但是,没有了岗位,我们还有热忱;没有了职权,我们还有情义;没有了足够的精力,我们还有些许的聪明才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华儿女的全部能量。我们不妨敞开胸怀,放开眼界,用心想一想,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国梦”,我能切切实实地做点儿什么?

情动可贵,心动可贵,更可贵的是行动。不麻木,不淡漠,不游离。充分挥洒我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有一个机会,就出一分力,就发一分光。老人无处不有。每个老人都心系“中国梦”,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那就不仅仅是增添一砖一瓦一沙一石,而且还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影响,也会是一种精神的传播。这不也是一种贡献?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每一个有志气、有良心的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积极投身于这个时代大潮,“中国梦”就不是天方夜谭,就不是黄粱一梦,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定指日可待。这个道理是无须多言的。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机会。从老年人自身来说,如果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情志和生活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业中,多留有一份情义,多留有一份贡献,就是多留下了一份自豪,多留下了一份欣慰。这样说来,夕阳不就更有风采,黄昏的风景不就更值得欣赏、值得回味了吗?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