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农历小暑节气,此时正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盛夏季节。在号称“天下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正午时分地面温度直逼40摄氏度,77岁的杨姓老者在喧嚣的街头上踟蹰大半天了。当老人终因极度疲惫脱水几近昏迷时,警察和路人发现了他,并把他送往医院救治。清醒过来的杨老头儿面对警察和医护人员的询问,记不起自己家的住址和电话。老人手上死死攥着一袋面条,他反复说:今天是孙女的生日,他是出来买面条为孩子过生日的…… 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人类社会拥有各种各样的节庆,以此纪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种信仰的文明历程,或是史册地标上的华彩乐段。除去那些共同的节日,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独有的盛大节日,那就是生日。为了记住一个生命曾在这个星球上存在、走过,哪怕是电光石火般转瞬即逝,生日都将比所有公众节庆更值得珍视。无疑,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因颠沛流离、终不得志而痛苦追悔,因贫困交加、孤独寂寥而忧患惆怅,但每年的这一天仍是必须要隆重庆祝一下的——为纪念若干年前一个生命的呱呱坠地,他的哭喊声为喧闹的人间再增添一份滋扰繁乱;为纪念和感激父亲母亲引领你在红尘滚滚的世界登堂入室,从此以后又满心纠结地等待,含辛茹苦地守望,无微不至地照应,默默无语地祈祷。在这一天里,我们要说出对未来的期许,对人生的承诺,对亲人的热爱;还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至亲密友真诚美好的祝福;还有宾客云集的生日聚会上,飞旋的舞步,甜美的歌声,璀璨的华灯,酒杯里溅起的玫瑰色波澜…… 虽然东方和西方民族由于观念与传统的差异,在对待生命过程的态度上亦有不同着眼瞩目之处,但一个个生日作为人生的一个个台阶、一处处刻痕,总是被当事者深深铭记着。只不过,东方民族在这些台阶上寄寓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中国人更看重“整寿”的意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些“整寿”纪念日不仅是生命标尺上的留痕,更意味着一辈子中最不容忽视的里程。而老辈人认为,决定一个人终生成败得失的基点却是他第一个“整寿”:周岁生日庆典。 公元1708年严冬时节的某一天晚上,北京城一个显赫至极官宦人家的深宅大院,里里外外张灯结彩、烛火通明。从燕山之北发轫、与塞上朔风相伴而至的“如席”雪片,扑打在森严侯门大堂的窗纸上,当即被隔窗透出的热浪融去。腊月里北方的酷冷奇寒没能阻挡、改变满院上下几百口子以及前来祝贺亲友们欣喜的情绪。那天是府里独生儿子的周岁喜庆日子,在大堂里摆下的满汉全席已经吃了一整天,眼看良辰吉时已到。“抓周”是讲究人家男孩周岁庆典上最重要的节目。“大戏”开演:红烛纱灯照耀下,平展展的大炕中间,各种各样的物件儿(文房四宝、算盘账本、金锞银锭、刀枪剑戟)摆了一片,众人巴结、谄媚、期待、激动地大呼小叫,招呼、指点、引诱着小少爷,抓住象征大福大贵、官运亨通的顶戴印绶或寄托诗书传家、学优则仕的笔墨页册。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众目睽睽之下,小少爷竟然毫不迟疑地扑向放在边远处的女儿脂粉,捏着就不松手。厅堂里死一般寂静,人们看见备受皇帝恩宠的老爷此刻脸色正由白转黑。庆典上热闹火爆的气氛顿时风息浪止,变成死水枯井一般静寂。人们满脸尴尬地呆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按照传统的解读方式,只因为这“一抓”定了人生运势,这小子一辈子将留连缱绻于儿女情色之间,断无承继家业、耀祖光宗的可能了。 果然,这个叫曹雪芹的男孩长大后亲眼目睹了失宠于新皇之后,曾经热火烹油、钟鸣鼎食一样的奢华岁月因家道中落凄凉冷寂的惨象,在他穷困潦倒时写下的史诗巨著《红楼梦》中,再现了显赫的曹家一旦“呼啦啦如大厦倾倒”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悲凉场景。 今天,我们有一万个理由不相信古老民俗中杂糅、裹挟的迷信色彩和故作玄虚。生日作为人生轨迹的一个个节点,纪录着生命里向上的力量,自然有它值得记忆庆祝的价值。但人们没有必要将其过度附会解读,让人承受不能承受之重。而让我们更加担忧的却是不知从哪一天起,世人出于各种不同的愿望,将原本私密珍藏的生日引向公开化、娱乐化、交际化,使这项饱含愉悦的家庭活动,渐渐充斥着功利的余韵和铜臭的味道。结果,生日纪念本身的甜美就变了味道。 某位知府大人(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长吧)给老娘办寿筵,同在官场中厮混打拼的上下级官员前来祝贺,依次在官邸门房处签名呈递送礼单子。其中一位属下的知县(县长)因为未来的升迁路上要有求于知府,事先探听好寿星奶奶的属相是老鼠,便倾其数载俸禄打制了一只“四个九”的纯金耗子,纸包纸裹交给知府门下师爷,并告诉他千万要直接递给大人。盛大的祝寿仪式上,亲戚故旧挨着个儿给老太太行礼说吉利话,接着是七个碟八个碗的筵席,再后来是从京城特意请来名角,连唱三天“堂会”,上演全本的《凤还巢》。台上锣鼓喧天、紧拉慢唱正是热闹,知府悄悄走到知县身边和他咬耳根子:你送来的耗子成色极好,模样儿也喜庆。顺便告诉你:我最偏爱的三姨太后个儿也赶上寿日子……不过,她属牛。 这种官场轶闻当然不能只作笑话听罢哈哈了事,因为此类官场风俗往后一直在我们的社会上潜行着,因为手法简洁、效益颇丰而深受各级领导干部追崇。如能将其运用得当,不仅能日进斗金而且一点儿也不犯说道。据称,某镇一把手向来反腐拒贿,堪称表率,不止一次将别人送到办公室的钱物直转纪检部门。但让纪律检查部门同志大惑不解的是,如此“两袖清风”的干部竟也有不少人举报其大肆收受各方贿赂,治下的干部百姓为此反应得一闹闹的,险些酿成地震。古人云:民不举,官不究;可民若是总“举”个没完,再不究就难免有失察之嫌了。纪检部门本着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和“说不定查出个优秀典型”的愿望再度出手深入调查,终于找出领导的“猫腻”。原来该领导每年都过四回生日:第一次按阳历算,第二次按阴历算,第三次按档案记载,第四回按户口登记。如果说前两个生日因风俗习惯使然,尚能牵强附会,后两次则明摆着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咱们领导另有一套说辞:档案户口虽是记录有误,但既然是被组织承认、公安户籍认可的生日,哪有不过之理?既然要过,那酒席是一定要摆的。既然生日酒都喝了,亲戚故旧、乡邻百姓小小不言送点儿贺礼也算友好往来,咱能拒绝吗?咱虽然当了领导,成了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父母官,也必须联系群众,不收岂不伤了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众人评说:某书记不用私下受贿,仅是每年过这四回生日收的礼金就造了个沟满壕平! 因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被判刑的前任“正镇级领导”,在高墙之内的生活自然没有了豪车、美酒、佳肴和权势相伴,更失去了“每年过四次生日”的安排待遇。日前,监狱方面带着这些因同样原因被判刑的官员们参观了一场“传统教育展览”,我们的这位前镇领导站在一幅照片前久久沉默不语。那照片上是某单位老老少少的党员们胸戴红花,为纪念各自在不同年代的“七一”入党拍下的合影。在他们身后的红色幕布上大书:同党一起过生日。目睹此情此景,前任镇一把手憋了半天嘣出一句: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在“七一”那天过生日……可惜,不行了。 生日是天底下最富人情滋味的时日。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有心境与机会享受这种琼浆玉液的陶醉;而襟怀坦荡,洁身自好的人,每一天都有太多理由和心情迎候快乐满足!在一位朝鲜族老人的生日聚会上,我发现了那种坦诚纯正的笑颜和对生命历程由衷的礼赞。在数百位亲人乡邻的簇拥下,一位老寿星端坐在摆满各式点心、水果、饮品以及人们送来的其他礼物的桌案后面,穿着民族礼服,与亲友一起分享他的一世荣光与心满意足。因为劳顿辛苦而黝黑结实的面庞衬托着飘洒胸前的银色长髯,与因生活美满、家庭幸福而常在的笑颜相辉相映。朝鲜民族是一个特别在意尊敬长辈、爱怜子孙的族群,当晚辈们依次给老人行过大礼、祝贺寿辰之后,悠扬的琴声伴和着长鼓的节奏在小山村上空激荡开来,老人召唤孩子和乡邻们一起来品尝瓜果和点心,紧接着,舞步在大地上飞旋,歌声在长空间回荡。 随着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的变化,还有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庆生”名义进行的家庭聚会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除去在一些偏远地方,这种古朴、真挚的乡土民风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在城市,人们为生日筹划的活动方式,正面对多样文明冲击与改造。如果说生日是一次亲人间真情表露的机缘,当人们愈来愈不为衣食而愁之后,反倒开始为愈加淡漠疏远的亲情愁了。老爹老妈的生日到了,做儿女的打了个电话来:我给您的卡里打了两千元钱,您喜欢啥就买点啥吧。我挺忙的,就不去闹哄了……也有的家庭仍在操办一年一度的生日聚会,做父母的在大饭店里包了个套房,鸡鸭鱼肉摆了一桌子,千呼万唤把儿女请来,也一起照了个纪念照,但寿筵刚刚吃了一半,儿子说:爸妈你们接着吃吧,我还有点儿事……哎!能有什么事呢?只不过在另一家饭店优雅迷离的灯光下,一位长发飘飘的女孩儿已经等了好久,她正盼着小伙子赶去陪着吹蜡烛、切蛋糕,跟她说happy birthday to you呢。 苍凉的夜色中,我们还远远看见那位杨姓老人一边沿着马路蹒跚,一边喃喃地说:今天是孙女儿的生日,我要为她过生日……这会儿,老人仍然紧紧攥着那袋面条,但早就没了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