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大学教授因其“出格”言论卷入争议。该教授在其认证微博帐号中声称,曾有考生报其为导师,师门规矩是男生要有喝半斤50度以上白酒的酒量,考生拼着命喝了,最后被人抬回宾馆。但是,学校最终没有通过对该考生的审核,因此一直觉得有愧于他。教授最后赞许这位学生道,“那股拼死喝酒的意向,就奠定了他一生的骄傲”。 大学教授的言论让酒文化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我国一直有以酒识人,以酒量论感情的传统。传统文化中少有品酒的说法,酒似乎天然是用来豪饮的,仿佛饮酒愈多,感情便愈浓厚,所以在酒桌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可是近年来我们看到,很多在吃饭劝酒引发健康事故的事件中,相关劝酒人都承担了法律责任。比如 老王、老赵、老李三人系故交。因多年未见,老赵、老李盛情不停地向不胜酒力的老王敬酒。老王明确表示已不能再喝,然而难以招架二人的轮番猜拳敬酒。随后,醉酒的老王被送回家,其妻观察其脸色不对,于是立马呼叫110将老王送去医院抢救,最终老王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事后,老王妻子以老赵、老李劝酒过度将二人告上法院要求支付死亡赔偿金等各项费用。法院经审理判决两名被告赔偿原告丧葬费、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各项损失的百分之四十,并给付精神抚慰金5000元。 春节将至,酒势必又会成为不可缺少的餐桌调剂。您的家乡有什么喝酒、劝酒风俗吗?您觉得“酒文化”是中国特有的餐桌礼仪还是传统文化陋习?对于餐桌上的“酒文化”您怎么看?欢迎“家”人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