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孙桂琴:100多条红领巾背后的故事

2013-9-6 20:4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006| 评论: 0|原作者: 余玮

摘要: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1953年3月出生于辽宁抚顺,198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历任沈阳军区某团通讯员、政工干部,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副军级)。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她依旧激动 ...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19533月出生于辽宁抚顺,198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历任沈阳军区某团通讯员、政工干部,沈阳军区总医院输血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副军级)。

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她依旧激动不已。与雷锋叔叔当年的6张合影、100多条校外辅导员红领巾及相关的聘书、3000余封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信件、“学雷锋标兵”与“学雷锋先进个人”及“学雷锋金质奖章”等,都被孙桂琴珍藏着。而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动和敬佩。

 

                “五好战士和红领巾”的缘分


19601010日,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抚顺市雷锋小学)的学生穿着崭新的衣服,列队在校门两旁,迎接一位解放军辅导员的到来。

来了!终于来了!夹在队伍中的二年级学生孙桂琴远远地看到一位解放军叔叔微笑着向这边走来,他个子不高,脸色红扑扑,走起路来很有精神,他,就是雷锋。孙桂琴与其他同学一样,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手都拍红了。

接着举行隆重的主题大队会。学生代表向雷锋敬献了少先队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这时,孙桂琴看到雷锋激动得热泪盈眶。

雷锋向小学生讲述自己苦难的童年。他深情地说:“没有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一切,我时刻想掏出自己的心献给伟大的党。小朋友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他的话,像阳光,像雨露,滋润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从那以后,雷锋就成为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从此,孙桂琴与同学都亲切地叫他雷锋叔叔,一叫就是一辈子。

“我曾两次看见雷锋落泪。”孙桂琴回忆说,“一次是学校举行辅导员聘请仪式,同学给他戴红领巾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还有一次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雷锋叔叔问我们:‘幸福生活怎么来的?’大家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妈妈给的呗!’‘那穿的衣服呢?’‘妈妈买的。’他听了后没有再问,只望着墙上挂的毛主席像默默地淌眼泪。我猜他是想起自己的童年了。”

孙桂琴珍藏有100多条红领巾,其中有一条红领巾的线头有些毛边。“这是雷锋叔叔当年亲手给我戴上的,是我的‘压箱宝’。”

当时,孙桂琴上学快迟到了,一路小跑,结果把红领巾跑散开了,她就把红领巾攥在手里往校门里冲。这时,雷锋正好到学校来,叫住了孙桂琴,亲自为孙桂琴系上红领巾,拍着孙桂琴的肩膀温和地告诉她:“每天上学前要把红领巾系得紧些,要爱护红领巾,珍惜红领巾,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也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啊。”

放学回家后,孙桂琴把这件事讲给家人听。当时,孙桂琴的爸爸提议把这条红领巾保存好。“从那以后,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红领巾,而且一直珍藏着这条看似普普通通的红领巾。”

1961年“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雷锋到孙桂琴所在学校的少年之家辅导大家功课。正好赶上摄影记者张峻采访,说想拍一张学生和雷锋的合影。“当时,一下子炸开了锅,所有的小伙伴都往前拥,书包都挤掉了。我胆小,脸皮儿薄,不敢往前挤,就负责给同学们背书包。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姑娘挎了一身书包,躲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和雷锋叔叔照相。当时,我特别想去,但又不敢上前。”

细心的雷锋发现了躲在门边、比较腼腆的孙桂琴,亲切地把她拉到他的左手边。“他看我个子矮,又去门口捡了一块砖头,让我踩在上面。之后才坐回桌子前拿起课本,准备拍照。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雷锋叔叔见我个子矮,怕我被小伙伴挡住,所以特意给我‘长个儿’了。”

张峻接连拍摄了四个镜头。很快,《解放军画报》刊发了其中的一张照片,图片注解为“五好战士和红领巾”。照片中,孙桂琴睁着一双大眼睛,兴奋地盯着雷锋,周围的小伙伴们则笑容满面地围着他们。

孙桂琴姊妹五个,她是老大。1961年,雷锋曾到孙桂琴家去过。“当时我父亲正在劈柴,于是他帮着劈。”孙桂琴说,母亲当年是望花区人大代表、建设街居委会主任,出席家长会的时候也曾与雷锋见过面。“我弟弟也与雷锋叔叔合过影。”

 

          雷锋简朴无华的话影响了孙桂琴一辈子


建设街小学的学生多是矿工子女,家里生活都不太宽裕。孙桂琴回忆说:“我刚上学时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雷锋叔叔就常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一次,孙桂琴所在的班上大字课,而孙桂琴忘记本子已经用完了。正愁得没办法,碰巧雷锋来学校。孙桂琴说:“雷锋知道后,把我领到少先队大队部,找出一支用线缠好的旧毛笔和两张写过字的纸,用红蓝铅笔在纸的反面画了方格,让我写字用,并亲切地告诉我用这样的纸,一样可以练出好字。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从小就要学会节省,并从一点一滴做起。”

事后,雷锋亲手做了一个节约箱、一个储蓄箱、一个针线包,送给孙桂琴所在的班。在雷锋的辅导下,孙桂琴还学会了补袜子、钉扣子。“雷锋叔叔开始教我们补袜子时,我们兴趣都不大,特别是针扎了手就更没信心了。雷锋叔叔就手把手地教,还让我看他补过的袜子,说搞节约不仅是为了一家一户,更主要的是为了国家呀。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自己袜子坏了再也不吵吵让妈妈买新的了。雷锋叔叔知道以后表扬了我。我在雷锋叔叔的帮助下,学会了补袜子的事和照片还在当时的《中国少年报》上登载过,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我的母校——抚顺市雷锋小学的展览室里。”

那时,雷锋所在的部队驻地距学校不远。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孙桂琴与同学常去找雷锋。“每次看到他都很忙,不是保养汽车,就是与战友谈心,或是帮助炊事班干活儿。即使这样,他也会抽出时间,给我们讲革命英雄故事,有时还带我们捡粪,到火车站打扫卫生,接送上下车的旅客”。

在雷锋的言传身教下,孙桂琴和同学们也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1961年夏日的一天,雷锋和老师带学生们到郊区农村助民劳动。拔草前,老师和雷锋就讲哪是稻苗、哪是稗草,可是有些孩子没有认真听,干活儿时往往把稻苗当作稗草拔掉了,有的还在稻田里打闹踩倒了一些稻苗。雷锋发现后,就手把手地耐心教这些孩子,并把踩倒的庄稼细心地扶起来,还领着孩子们向农民道歉。孙桂琴和同学们一时觉得又没损坏多少庄稼,而且又是帮助别人干活儿,为什么还要向他们承认错误呢?雷锋和蔼地对孩子们说:“农民把庄稼培植到现在这么大,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啊!当你戴着红领巾将右手举过头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呀?红领巾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集体的东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雷锋的言行,让孙桂琴和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一次放学后,孙桂琴与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帮军属朱大娘家拉煤,干了一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衣服也弄脏了。后来,有大人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去帮人家抬什么煤?没出息!”做了好事不被表扬反被指责,孙桂琴和同学们心里很委屈。于是,第二天她和另一个同学去找雷锋诉说。来到营房,一眼就看到雷锋在树下看书,雷锋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做好事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你做得对人民有好处,就要坚持下去。”孙桂琴说,这些话语虽然朴实无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雷锋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孙桂琴以后的人生之路。

1962815日,是建设街小学开学的日子。学校派了孙桂琴等3个少先队干部去请雷锋参加开学典礼。走在路上,孙桂琴与同学就听群众说运输连出事了,雷锋牺牲了。“我们谁都不敢相信。当我们跑到连队才确信再也见不到雷锋叔叔了,我们都失声痛哭起来。全校1000多名师生都无心上课,老师拿起书本,眼泪却先流了出来,同学们为失去亲爱的雷锋叔叔而哭成一片。”

雷锋牺牲后,孙桂琴全家五人扎了5个花圈,以哀悼雷锋。尽管孙桂琴当时只有9岁,但是她坚持为雷锋守灵。

17日,孙桂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雷锋追悼大会。“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护送雷锋叔叔的遗体走出礼堂时,只见路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圈,大街上挤满了人,就连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和没上学的小朋友,都来悼念雷锋叔叔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为他的牺牲洒下泪水。”

当时,雷锋埋葬在抚顺市戈布街附近,离孙桂琴家有近20里路。雷锋牺牲20多天后,孙桂琴想念他,便与一个同学连坐车带步行来到雷锋坟墓前,悼念这位可亲的好叔叔。在那里,孙桂琴看到有其他10个小朋友也在悼念,于是提议每个人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将12条红领巾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圈,绕在雷锋的坟墓上。孙桂琴说,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像雷锋叔叔那样,怀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坚持不懈为大家做好事,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些年来,孙桂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每年清明节前后或815日前后,我就回去看看他,悄悄与他说几句话。”

  

             “雷锋叔叔”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


1968年,孙桂琴插队到锦州黑山县蒋屯大队。临走前,父母给她准备了一些罐头、零用钱和几套衣服。到了村里,孙桂琴除衣服留了两套换洗,其他全送给了乡亲。“我的父亲是矿工,家境并不好。但我认为,乡亲们更需要帮助。”

在村里,15岁的孙桂琴就担任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此后,校外辅导员成了她终生的职业。工作之余,她像雷锋一样,先后担任了全国13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对她而言,发扬雷锋精神是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的事业。

19702月,孙桂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孙桂琴参军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1980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总医院任军医。无论从事通信工作、政工工作,还是以后上大学、当医生,每走一步,她都时刻想着她的辅导员雷锋。雷锋是怎样做人的,怎样迈好自己的每一步,她都记在心里。多年来,孙桂琴始终踏着雷锋成长的脚印走。

参军前,辽宁省命名孙桂琴为雷锋式的好青年。参军后,她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荣获军级以上“学雷锋标兵”,并获“学雷锋金质奖章”,12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还被辽宁省评为“好母亲”,全国妇联曾授予她家为“全国五好家庭”。作为妻子,她曾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军人干部妻子”。但她谦虚地表示,在人生路上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心帮助别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所得的一切荣誉,我都是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沿着雷锋叔叔成长的道路前进。”

有一次,孙桂琴在某高校作报告后,与该校学生互动。其间,一位学生提出:雷锋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即使存在,他也是一个傻子。孙桂琴随即回应:“如果你是雷锋叔叔在雨中帮助过的那位大嫂,你还认为他傻吗?如果你是雷锋叔叔帮助过的找不到亲人的老大娘,你还认为他傻吗?”这位学生顿时哑口无言,随之而来的是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作为医生,我不仅要医治病人的身体,更要温暖病人的心灵。”孙桂琴说。有个得白血病的小战士,才19岁,看了自己的诊断书,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在病房里大哭,头死命地往墙上撞。孙桂琴没日没夜地陪着他,给他剪指甲、洗衣服,在家包饺子、煮烂糊面,端到病房一口一口地喂。战士接受化疗后,满嘴起泡,鼻子出血,心情异常烦躁,孙桂琴拿来一本《雷锋的故事》,坐在病床前,轻声细语地讲给他听。“他康复得很好,主动要求回部队去。年底,他们团政委打电话来:孙医生啊,这个战士从医院回来,后进成了先进,经常帮助人,经常做好事,我们要给他立三等功!”

战士说,军功章我想请孙医生给我戴。孙桂琴心里很高兴,专门请了一天假去参加表彰大会。

“可是谁能想到呢?”孙桂琴说,“两个月以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不久,孙桂琴收到了一封信,信上的字迹还稚嫩:“孙医生,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但是我走得不遗憾,因为你让我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多年来,孙桂琴收到了全国各地几万封来信,有她的病人、学生,也有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感谢我、鼓励我,他们的支持让我看到:雷锋叔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

许多人认为孙桂琴与雷锋“有缘”。而孙桂琴则说,其实每一个人都与雷锋有缘。的确,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孙桂琴那样的经历,能与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模相识,并接受他的辅导,但当人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雷锋精神的相遇。愿每一个人能把握好与雷锋的每一次特殊“相遇”,珍惜这种特别的“缘分”!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