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这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砥砺前行、可歌可泣的辉煌见证。70年是一段历史,更是新的起点。济宁微山县委老干部局组织青年代表采访了三位离退休老干部,跟随他们的步伐见证祖国的发展历程。 “七十年艰苦岁月同心干,七十年风风雨雨志更坚……让我们紧紧跟随党中央,实现‘两个’一百年……” “这是专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的一首诗歌,国家发展的这么好,我打心眼里高兴。自己虽然退休了,但我要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朱广珍感慨的说。 78岁的朱广珍老人先后任村干部、社区党总支书记多年,自2005年以来,他发挥爱好文艺的特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创作了100多篇诗歌和说唱脚本,并组建老龄艺术团到敬老院、社区、矿区、农村、学校演出1600余场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朱广珍老人对这句话有他自己的深刻理解:“有人劝我说退休了就回家享清福,但是我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践行自己入党时的庄严承诺。” 他除了创作,还倡导开展了“老少牵手、老少同乐”活动,搭建起了学校、社区、家长、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傅村街道压煤村搬迁中,他发挥自己对乡情、村情、人情熟悉的优势,耐心细致开展解释引导工作,使2000多户近7000人的拆迁任务在20多天内就完成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是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番事业干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微山县志》《微山年鉴》《微山湖志》主编董学军就是历史微山与现代微山的承接者,是文化微山、红色微山的书写者、讲述者。 为了准确还原红色历史,董学军上山下湖,到革命根据地、革命后代家中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大量阅读革命历史,反复对照印证,编制了《美哉微山湖》《微山导游词》《微山湖湿地科普馆布展文本大纲》等文献资料。为了传承红色文化,他以船为媒,结合湖区群众语言习惯专门备课演练,确保每一次授课都能精准有效。有一次为70人讲授红色文化中,湖面起大雾,能见度不足3米,在船舶不能通航的情况下,他借用小渔船划行2小时按时抵达了目的地。董学军说:“不是所有湖区人都会游泳划船,但为了让群众记住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我硬是学会了这些新技能。革命年代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眼前的这点困难又算的了什么!湖区人民在革命年代用船连接起了与军队的血肉长城,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我要用船来传播红色文化,用红色故事和新的业绩固守初心、担当使命。”这一过程中,妻子李玉玲和儿子董硕给予了全力支持,讲座课件和讲稿均由儿子制作和整理。 说起新中国70年变化,90岁高龄的微山县住建局离休干部李乐乡也是感慨万千。他是一名军转干部,13岁就跟着铁道游击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1979年,李乐乡转业到微山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还曾从事水利、交通、电力、工业测绘设计等工作。 “1949年建国之初的微山城区很小,只有几条马路,电力紧缺凸显,可开垦农田有限……”李乐乡一一道数着当时的场景。“我在部队学过测绘技术,当时转业到地方属于紧缺人才。面对党组织交给的规划建设任务,怎么办?埋头苦干、咬紧牙关干、不知疲劳的干!” 他带领工作人员徒步扛着设备放线、定位、画图,一条条马路应势而建。为架设从薛城过来的35千伏线路节省材料,他带领工作人员在泥巴地里摸爬滚打1个月测量地形图、定位电线杆位置。主动请缨负责化肥厂、造纸厂等工矿企业规划设计工作,大到车间生产线、小到食堂卫生间,都一一定置。为建设桃花山梯田,他和工作人员翻山越岭搞测量,把一寸寸可用土地连接成大片规划田,还创新引入韩庄电厂的可再利用水,实现了5000亩不毛之地转水稻种植项目……今天的微山,道路宽阔,环境优美,生活富足,形成了现代旅游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微山湖不再是静悄悄,这里碧波荡漾,鱼虾成群,前来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出产的微湖产品远销海外。 “现在国家富了,我们的条件好了,但是不能丢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李乐乡不停的重复着这句话。他每年都会到中小学给孩子们讲述解放军的战斗故事,教育青少年要爱党爱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为了看70周年国庆大典,我激动的凌晨3点半就醒了。抗美援朝我们用血肉之躯战胜了钢铁洪流,今天,我们的军队现代化雄壮威武,我们用中国智慧战胜了落后贫困,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一个奇迹。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我一直把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人民会越来越幸福。”李乐乡老人激动的说。 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解难,居之无倦,退而不休,不仅是朱广珍、李乐乡、董学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行动轨迹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千万万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余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砖添瓦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