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充分整合利用部门、社区、油田等优势资源,以老年教育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区、镇街、重点社区办学网络,着力实现老年教育横到边、竖到底,有效提升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突出优势互补,推动老年教育与新型农民学校资源融合。积极探索老年大学和新型农民学校合作办学,统筹利用新型农民学校办学场所、师资力量、教学资料,坚持阵地共用、两校联建、师资共享、活动同办,突出老年大学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进一步优化技术推广、养生讲座、文化娱乐等教育功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积极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借助新型农民学校的宣传媒介,对老年教育进一步予以推广宣传,使之为基层群众更加熟悉和向往,有力推动了老年大学的发展壮大。 二、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区校与基层老年大学的师资融合。依托区委组织部人才专家库,建立起区老年教育教师资源库,涵盖时事政策、养生保健、法律援助、书画戏曲、舞蹈声乐、武术表演、电脑培训等多个领域,教师资源库实行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特别是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状况,注重吸纳种植、养殖、建筑等专业性技术人才入库,为基层老年大学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对愿意赴基层老年大学任教的教师实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奖励与距离远近、偏远程度成正比,并作为年底老年大学教师考评及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强化互联互通,扩大地方与油田老年大学的交流融合。随着油田“三供一业”移交工作的开展,东营区在老年教育方面也率先与油田老年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区级老年大学层面,与油田党校、老年大学建立合作共享机制,聘请油田优质师资提供专业指导,邀请油田党校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等;基层老年大学方面,先从油田人口多、老年教育已初步形成规模的辛店街道和黄河路街道开始,主动对接雅苑社区、清苑社区、翠苑社区、锦城社区等辖区内油田老年活动中心,以各社区现有团队为班底,先后聘请二十余名油田老年大学教师为社区教学点常驻教师,增设适合社区老年人参与的合唱、声乐、舞蹈、服饰、街舞、器乐等科目,并在教学点招生方面,打破原有的油田、地方地域限制,只要在辖区范围内,不论是油田系统还是地方人员,均可就近在所在社区或镇街加入老年大学,切实将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家门口的学校。 四、全面整合资源,创新政府与社会资源的合作融合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老年教育资源,把目标投向社会,从社会各专业场所、培训机构、互联网站中发现适合老年教育发展的各类资源,并加以整合。比如,东营区有多家培训机构,它的教师甚至创始人不仅在区老年大学及邻近镇街、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任教,还把办学场地、设施免费提供给老年大学学员上课,为老年大学提供了师资、场地、专业设备多方面支持,老年大学也为他的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扩大了知名度,实现双赢。借助“互联网+”大环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创新老年远程教育工作,利用区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设备,为村居社区老年人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提高“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解决办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