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的翠苑小区,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晓凤义务理发室,里面有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她化着精致的妆容,围着一条彩色的方巾,每周两天都会准时给小区内和特殊人群义务理发,闲暇之余还会激情澎湃地高歌一曲,她就是义务服务群众50年的优秀党员——赵晓凤。 1969年,赵晓凤跟随复原的丈夫来到了“923厂”也就是现在的胜利油田。劳动之余,在田埂上休息时,她就会拿出理发的手推剪给大家伙儿理发。这一坚持就是50年。50年来,她用坏了近百把推剪,帮助近10万余人,爱心行程累计可达16万公里!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4圈!在大家眼里,她就像一团火,温暖着所有的人。 在晓凤义务理发室里,有这样一摞厚厚的本子-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登记本,上面记录着那些不方便外出的老人的信息,至今累计上门服务的对象160余名。“今天给老王理发了,下个月的这个时候再去给他理发。”赵晓凤自言自语地说道。她会把一些腿脚不方便,年龄大的老人的理发时间记下来,编好号,每个月到了这一天就提前打电话,联系好,只要家里有人在,她就上门为他们理发,风雨无阻。 并不是只有轰轰烈烈才能震撼人心,并不是只有英雄壮举才能让人钦佩。有一种“坚持”令人落泪,有一种“平凡”令人动容。 89岁的老党员王国瑞,脑血栓瘫痪在床24年,赵晓凤为她义务理发22年,从不间断。她记录着王国瑞每个月的理发时间,不仅给他理发还剪指甲、洗脚,看到他家里的马桶垫坏了,自掏腰包给他换上;75岁的潘维忠也是脑血栓瘫痪者,每次上门给他理发,她都会把厨房的油烟机、家里的卫生打扫一遍,每个礼拜天都去给他送包子、饺子、菜饼子,这一服务就是15年。潘维忠的儿子39岁,淋巴癌,赵晓凤将献爱心的3390元捐给他,自己又买了1500元的海参作为补品送给他,而赵晓凤只是一名家属,每个月不足2000元。在晓凤义务理发室里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一年365天从不停歇。 越来越多的人被赵晓凤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晓凤义务理发室”。2011年,68岁的王秀霞在电视、报纸上看到赵晓凤的故事,就像个追星族,开始在小区里到处寻找她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一天,在小区里转悠的王秀霞恰好碰到赵晓凤在给别人义务理发。她立马激动地跑过去,说“我要加入你们”。赵晓凤起初劝她:“理发很辛苦,你为啥不让你儿子帮你找个轻松点的活儿挣钱呢?”王秀霞回答道:“我不想挣钱,就要帮助别人。”看到她这么有决心,赵晓凤和她紧紧拥抱在一起,今年是王秀霞跟着赵晓凤做好人好事的第8个年头儿。她说:“8年了,我特别开心,跟着赵姐每天走在爱心路上,感觉我的老年生活很有意义。” 如今义务理发室已经设立了4个服务点,成员增加至36人,平均年龄70岁。“晓凤义务理发室”现在更改为“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服务对象,也由小区居民走向社会,他们定期为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街头的残疾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6年党龄,50年义务理发,79岁高龄。赵晓凤服务群众奉献党一辈子了,近期,她还在和张丽娜主任商量建立基金会的事儿。“我们这些老人啊,将来都是要走的,这些钱想要留给这个晓凤理发室,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这爱心永远传递下去。”赵晓凤激动地说道。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一直在从未老去的赵晓凤心里,她用她的双手和行动,践行了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与奉献。 “如今油地融合使我们有了新的身份,作为东营市市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些小事儿,我特别感恩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新时代。以后,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应该以身作则,引导更多居民走出小家,参与家园建设,让我们的家越来越美好!”赵晓凤幸福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