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常有人“砸”人请客,“砸”人赞助……砸人者不亦乐乎,被“砸”者心有不甘,有苦难言。而退休干部王晓云却笑“砸”自己办吕剧团,义务演出带给群众快乐,自己更快乐。 放弃额外收入办剧团 今年62岁的王晓云是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干部、音乐教师,不仅吹拉弹唱演导等样样精通,更是唱醉校园、社会的“歌迷”“戏痴”,尤其他演唱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吕剧,无不拍手叫好。其演唱的吕剧选段《马大宝喝醉了酒》在全区“我要上春晚”电视联欢晚会暨主持人选拔大赛中,获节目类表演“一等奖”。然而,他却从不因设施简陋、观众多少而封闭自己的艺术,无论何时何地,他总以自己的精彩演唱带给人们欢乐。2004年8月内退休后,这就让他更有时间实现心愿,他更是走到哪唱到哪里。 2013年初冬的一天,区文化馆李馆长找到王晓云,以提供排练场所为条件,鼓励他重组早已关张的区吕剧团。而此时,正有个技校校长仰慕王晓云的才华,以每月3000元酬金请他去任业务校长,他不假思索地摆摆手拒绝了,却为办吕剧团紧张地忙碌起来。很快,五六名熟悉敬慕他的乐师和爱唱吕剧的优秀人才便纷纷围来,跟他一起在寒风频吹的城区济北公园拉开架势,演唱起吕剧,吸引了众多吕剧迷登台献艺。这让他从中挑选出了副团长和8名优秀演员。不几天,一块醒目的“济阳萃星吕剧团”的牌子挂了起来。 “砸”进27万谋求剧团发展 剧团成立了,资金在哪里?让演职员们带着资金进团演出很不现实。不认输的王晓云取出了自己20多万元积蓄,置办了坠琴、扬琴、三弦、板胡、钢琴、锣鼓、打击乐等上好的各种乐器,购进了音响、灯具、道具等舞台用设备和戏服。后来为下乡演出买车又搭进去7万元。“就这么点家底都被他掏空了,可看到观众们每每欢呼雀跃为他鼓掌,全家人也都成了他的后勤服务员。”妻子魏新明满脸洋溢着快乐。 “要排就排大戏,要演就演高水平吕剧,一定要在观众心中竖起‘济阳翠星吕剧团’这块金字招牌。”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几次带演职员到省吕剧团学习培训,在高水准中开拓创新。把每一次排练都当作一场正式演出,对每位演员和琴师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有演出全部按照正规的剧本排演,做到基本功、动作神态到位。谁不按时到场或不认真排练,他会连排练负责人一起都捎带批评。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拿排练当真演,观众们都说,咱身边这“百姓剧团”跟大剧团演的没啥两样! 就这样,王晓云领办的吕剧团先后排练上演了《小姑贤》《喝面叶》《姊妹易嫁》《王小赶脚》《李二嫂改嫁》等10个优秀传统吕剧大戏。还自编自演了《买房记》《王有才进货》等3个献礼祖国70华诞的小戏,均受到好评。区领导看后激动地登台同他握手祝贺,直夸“演得好,演得好!”5年来,剧团在全区举办的金秋梨园戏剧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演员们获得了30多个不同级别的奖项。 心里只有观众唯独没自己 “晓云心里只有观众,唯独没有自己,始终无怨无悔。”副团长徐玉峰说,几年来,他带领大家进社区,下街道、镇村、入户,广场、公园到敬老院义务演出700多场。无论寒冬酷暑,还是演出中遭遇风雨雪,他都不让观众失望。哪怕有一个观众在看,他也坚持跟演职员一起冒着酷暑风雨雪演出。2017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们到垛石镇江家屯演出吕剧《娶婆婆》,中间下起了雨,不大会儿,台下便呈现出伞的海洋,而王晓云他们却冒雨坚持演完。 很多时候,他们演完一个剧目,观众却留恋忘返,齐呼“再演一个,再演一个”。常常地就加演一个分场戏,观众还是不离开,就只好加演一个剧目全场。但由于连场戏的劳作,大家累得嗓子哑得实在唱不出来,谢三四次幕都无济于事,王晓云就亲自上台或演唱上两段,或演奏几支曲子。 家务,他从来顾不上。就连九旬老母亲患病住院,他都未能到病床前尽孝。就连患病住院的18天,王晓云还在打电话遥控指挥,累得掉了七八斤肉,难怪心疼得观众集结带补品登门看望他。 “有人说,我是个‘砸’自己钱财、时间和身体的‘傻子’。”王小云说,给人们圆梦鼓劲,给社会带来和谐,他甘愿当这样的“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