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抓实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项目化、专业化“五化驱动”,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做实做深做好。 抓实信息化带动,创新工作手段 主动融入信息化时代,积极探索“互联网+离退休干部工作”,丰富创新工作手段,提质增效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 推进工作方式信息化。制定《“互联网+离退休干部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互联网+党建+服务+教育+管理+活动+宣传”平台。以“金色云岭”为文化符号,以满足离退休干部需求为目标,以创新服务管理方式为核心,精心研发离退休干部工作“金色云岭”信息化平台,于5月6日上线试运行。平台汇总多方需求,力求基本满足,彰显“政治引领、基础管理、整体一致、尺标规范、实情实景、数据运用”六大特色。稳步建设“云岭银发人才智库”“离退休干部信息库”数据平台,为精准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撑。 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认真总结“云岭智慧服务站”试点经验,进一步升级“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服务对象由试点257人扩大至省直单位2500名离休干部,服务范围由昆明主城区延伸至昆明七区一市,实现基本数据和需求信息全面录入。就生活照料、医疗护理、餐饮配送、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开展机动式、点穴式、菜单式“一对一”服务。 推进学习活动信息化。拓展深化“互联网+教育+活动”,组织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党校开办适合离退休干部的信息化课程,引导离退休干部熟悉和使用信息化平台。老年大学网络报名系统全面推广,云南游学APP开发运行,线上线下课堂融合推进,文化活动现场全方位呈现,图文视频重磅推送,线上活动和网络投票及时跟进,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触网”升级。紧跟宣传形势发展要求,丰富宣传方式,加强三大信息宣传主阵地建设,构建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发声点赞的网络平台。 抓实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效能 坚持从标准入手,着力抓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规范化建设,推动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提升。 突出政治引领。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落实政治待遇当作“硬任务”,不折不扣按规定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看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活动、情况通报、参观考察等制度。 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努力提升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提交44个支部作为第二批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候选对象。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纳入全省党建工作大盘子,修改相关标准,将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与其他11个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进一步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检查督导,保障经费落实。 巩固阵地基础。以基础工作扎实、管理措施到位、活动开展丰富、服务保障有力、队伍建设规范为主要内容,抓好老干部活动中心示范化建设。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合作创建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从党政重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规模、办学效果以及创新工作等方面加强全省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坚持“党校姓党”,老干部党校办学更加规范。紧紧依托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以“银发聚力彩云南”为引领,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推动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活动开展。 抓实精准化服务,强化推进落实 制定《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精准服务年”总体方案》, 确定2019年为“精准服务年”,精准谋划工作思路、精准推进工作落实,切实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准。 精准引导,助力中心。实施“银发先锋”“银潮之声”“银秀芳华”三项工程,打造“银发聚力彩云南”工作品牌。全省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积极开展“银发心向党”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更加硬实。全省普遍建立“银潮之声”大讲坛,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五老”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讲述光荣传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地各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省情考察,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美丽县城”、“森林乡村”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结合云南脱贫攻坚实际,以“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为载体,推动银发人才下基层,建立产业发展帮扶点1289个,结对共建党建点680个,资助贫困学子3556人。向全省离退休干部发出倡议,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取得压倒性全面胜利。从“普遍号召”到“精准引导”,离退休干部聚焦中心、融入中心、服务中心意识越来越强烈,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围绕中心打好“主动仗”愈发彰显。 精准需求,下足功夫。抓好分类管理,实行在职干部与离休干部一对一联系制度,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帮助解决离休干部在医疗保健、紧急救助、长期照护、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特殊困难离休干部的实际问题。落实建国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干部生活补助正常调整机制,做好情感疏导。做好特殊困难帮扶工作,对那些参加工作时间早、实际收入低,以及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给予重点关心。各地精准聚焦离退休干部需求,结合实际探索措施办法,下足精准服务“绣花功夫”。从“大众服务”到“量身定制”,聚焦现实需求开展服务越来越精细,离退休干部满意度持续提升。 精准落实,保障到位。及时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全面做好涉及职能划转、改变隶属关系的单位和部门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调整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管理使用好特困费、特支费、老红军遗属医药费等费用,及时发放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完善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认真开展易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离休干部慰问工作,为他们送去温暖。全面梳理1979年至2018年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建立以来的政策文件,编印《云南老干部工作文件选编》。紧扣现实需求,从“常态服务”到“精准保障”,靶心越来越对焦,离退休干部幸福指数不断跃升。 抓实项目化运作,突出工作重点 围绕工作重点,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压实工作责任,集中精力推进8件实事落地见效。一是深入开展“献礼祖国70华诞·银发聚力彩云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看新中国70年新成就”专题调研。引导离退休干部从不同角度回顾祖国70年来的辉煌历程,赞颂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巨变,发出云南“好声音”。认真谋划部署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走访慰问工作。二是深入推进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总结2017年以来创建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的做法和经验,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提质。配合省委组织部出台《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纳入全省12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范畴。三是推动银发人才下基层。按照“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组织银发人才到社区、企业、厂矿、学校和边境地区,帮助开展工作,构筑最大“同心圆”。四是研发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上线试运行,首批选取昆明理工大学、省审计厅和16个州市(含1—2个州市直单位、1个县市区),作为平台运行的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汇总多方意见和需求,优化二期开发。五是推进老年大学规划编制。协调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成立协调工作小组,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六是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破除“摊大求全”思想,推动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从集中式建设向分散式布点转型,建设一批“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向乡镇、向社区拓展延伸,共建共享学习活动阵地。网络在线课堂、微信在线教育探索推进,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教育机会。七是深入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比学赶超”活动。分成六个组按季度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比学赶超”活动,总结提炼实践案例,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八是实施“银发聚力彩云南”系列活动。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全域开展,全行业覆盖,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正能量活动的响亮品牌。 抓实专业化管理,锤炼工作队伍 找准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方面的短板,从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打造专业队伍方面加以突破,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作队伍。 强化专业素养培训。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迅速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和文化意识,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要求,突出提升组织力,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基础。分层次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推动“万名党员进党校”。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分级分步开展培训工作,着力提升业务工作能力。 强化专业能力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干部职工到专业性强、综合要求高的岗位进行锻炼。以深入开展“比学赶超”活动为契机,积极研讨交流,善拾“他山之石”,促进能力锻炼和工作提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在实践磨砺中锤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领导能力提升。加大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系统内部干部上下交流力度。加强实践锻炼,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者在前沿和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实施名校培训工程,在复旦大学举办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管理者综合素质提升班。坚持“重在平时、考在日常”,拟定《云南省离退休干部工作日常评价实施方案》,压实压紧主体责任,创新离退休干部工作管理评价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离退休干部工作者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