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丘,有这么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均年逾花甲,白发苍苍,本应在家安享退休后的幸福晚年生活,却头顶烈日,不辞辛劳,经常奔波于大街小巷,去寻访离休干部和建国前的老党员,整理记录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后人,将红色记忆、革命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他们就是济南市章丘老干部采访团志愿服务群体。在“七一”来临之际,记者走进章丘老干部采访团志愿服务群体,与他们交流探讨,近距离聆听他们讲述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的感人事迹。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章丘,现有离休干部147名,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也85岁了,建国前老党员有33名。他们是见证党和国家发展变迁的“活化石”,是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功之人,现在离休不离志、离岗不离责,依然为章丘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余热,展现了充满正能量的时代风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誓言,他们的点滴言行都值得我们点赞、学习、传承。 “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甚至有的先进事迹从来没有留下任何材料,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抢救性’采访很有必要,这是他们给世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来说,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采访团成员孙其章说。 为了扎实做好红色记忆传承活动,章丘区委老干部局结合“本色家园”创建工作,围绕“永葆政治本色、坚守精神家园、乐续人生辉煌、安享幸福晚年”的核心理念,坚持把传承红色记忆与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相融合,把整理记录先进事迹与激励后人不忘初心、持续奋斗相促进,2018年就制定了《关于开展“记忆传承”活动的实施方案》,邀请部分身体条件好、写作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退休老干部和驻章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成老干部先进事迹采访团,对全区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进行详细摸底,分组对他们进行登门采访。 孙其章介绍,从去年活动开展以来,采访团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访模式。最初开始采访的时候,抓不住要点,谈不出事迹,有的离休干部表达能力不好、头脑不清晰,对以前的事记不清、说不出,导致无法形成材料。采访团就事先针对每位离休干部列好采访提纲,从生平事迹、个人简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提前做足功课,找准话题切入点,聊家常、说感受,慢慢引导离休干部谈事迹。有的去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三次,每去一次,离休干部也有了思想准备,都能新想起上次采访时没有谈及的事迹。有位离休干部事迹很突出,但平时不爱交流,采访团去了两次谈不出来。孙其章了解到这位离休干部平时爱好诗词创作,就提前把他写过的诗背诵下来,再去的时候,先谈诗词,离休干部来了兴趣,话也多了、思路也清晰了,根本不用采访团再引导,就能对以前的事侃侃道来,谈到激动时,热泪盈眶,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年代,采访很成功,上午采访结束,下午材料就形成了。 郭际奎也是采访团的成员,早在2015年,他就主动联系老干部局,对全区建国前老党员进行了摸底统计,并组织爱心志愿服务队,自掏腰包买上油、面、牛奶等慰问品去看望他们,并为他们送去党徽、党章、老干部刊物,为他们拍照留念,制作相册。“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当年,这些老党员都是在风华正茂的年龄,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投身革命,为党的事业、国家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没有忘记这些老党员,就是没有忘记咱们共产党员的根,这就是一种革命精神、革命意志的传承。”4年来,郭际奎为了给老党员拍照留念,行程3600公里,走遍了50多个村庄、17个镇街,光鞋子就磨破了十几双。 老干部采访团每到一处,都能受到当地镇街、村委的支持配合。办事处的管区书记、村两委的领导也都买上慰问品,跟随采访团一起看望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有的镇街分管党群的副书记还亲自给老党员送党章、戴党徽。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离休干部和老党员的殷殷关怀。村民们见了,在羡慕的同时,更是对离休干部和老党员致以深深的敬意,为自己村里能有这么一位“老革命”而感到无比自豪。 采访活动也对这些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他们带去了一种精神力量。有的得知采访团要来,都拄着拐杖、搬着马扎,早早地来到路边等候;有的张罗着家人给采访团买果品、包水饺,盛情挽留采访团吃饭,当然,也被采访团谢绝婉拒;有的在采访(拍照)之前都精心梳妆打扮一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的颤巍巍的,把藏在箱底的,用包袱仔细包裹的军功章、勋章、荣誉证书等拿出来,与采访团细说其中故事;有的离休干部与家人交流得少,但是和采访团一聊,就打开了话匣子,甚至聊出了一些连家人也不知道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家人也都反映,经过采访,他们话也多了,心情也舒畅了,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善,在他们看来,能有人还记得他们,主动听他们说说当年的革命事迹,他们就觉得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 在郭际奎这一采访组里,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给建国前老党员拍入党宣誓照片。每次采访前,郭际奎都带好党旗,在采访的最后,建国前老党员面向党旗,庄严的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虽然老人们身材都佝偻了、吐字也不清了,但是在他们面向党旗宣誓的一瞬间,他们的眼睛,突然变得那么有神、那么明亮;他们的誓词,说得还是那么坚定、那么有力,一言一行都凝聚着对党无限的忠诚和热爱。有的老人身体瘫痪了,主动要求在床上躺着也要向党旗宣誓。有一位99岁高龄的老党员,对采访团说:“谢谢你们来看我,让我知道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我要好好活,活过2021年,到时候给咱娘(把党比喻为娘)过100周岁的生日啊!”种种的这些感人场面,数不胜数,让采访团也深受感染,更加坚定了做好记忆传承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采访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采访团不仅在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身上学到了对党忠诚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屈的革命意志,而且也学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健康心态。有的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由于各种情况,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对采访团发过牢骚。“有时一个连也回不来几个人,比起那些无数牺牲的战友,我们算是很幸运的了。现在党和政府对我们也挺关心,科技水平、医疗水平发展这么快,我们能活到这把年龄,也是沾了党的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和采访团聊起记忆传承活动,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抢救性”记录、“抢救性”采访。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都已进入耄耋之年,身体每况愈下,人数越来越少,这些人如果离开世界,而后人不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笔巨大损失,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所以,采访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介于这种情况,采访团由以前的3个小组扩大到7个小组,加快了采访进程。区委老干部局还为他们准备了公交卡、采访包、记录本、录音笔等物品,并为志愿者们购买了保险,尽最大努力给采访团提供帮助。截至目前,已采访记录了60余名离休干部事迹,去年春节前汇编成《初心》一书;为51名建国前老党员(抗战老兵)拍照留念、制作相册。 今年是建党98周年、建国70周年,采访团计划再整理汇编成一本书,并在国庆节之前,编成一部记录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事迹的专题片,为更多的老党员拍摄幸福照、全家福。通过文字、视频、相册、录音等各种形式,将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党员终身许党、一心为国的革命情怀传承下去,把他们的红色基因编辑在时代发展的血脉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激励后人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不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