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高频词”,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高质量”是进入新时代的立身之本,是推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各项工作都要紧跟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实现新作为。老干部工作也不例外。省委老干部局紧密结合老干部工作的实际,结合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要求和老同志的新期盼,深刻分析了全省老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老干部工作质量建设年”活动。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对于更好地满足离退休干部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促进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老干部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研究新特点、拓宽新思路、服务新发展、实现新作为”,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紧紧抓住自身建设这个根本,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思想作风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甘于吃苦奉献的老干部工作队伍,以强烈的敬老意识和满腔的助老热情,拓宽工作渠道,狠抓工作落实,真正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把老干部工作部门建设成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老干部之家”,出现了政治引领全面强化、组织建设保障有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作用发挥规范有序、自身建设持续加强的良好局面,可以说老干部工作的春天已经来临。作为基层的一名普通退休干部,通过枣庄、滕州两级老干部局的创新工作,深切感受到了这些明显的变化,尝到了老干部工作质量提升带来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自己积极参与老干部各项活动的热情。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我们虽然搭建了平台,创建了载体,为老干部发挥正能量提供了便利条件,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足,影响和制约了老干部工作发展的质量。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社会氛围不浓厚。有些领导和部门对加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老有所为的典型宣传力度不大,对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怕老干部继续发挥作用身体出问题不好处理,另一方面对老领导在管理和使用上不愿意打扰,从而在客观上造成离退休干部缺少用武之地。部分离退休干部自身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怕发挥作用别人说闲话。还有部分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老了,没用了,在家帮助子女照顾孩子就是发挥作用了,忽视了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和优势。
(二)体制机制不健全,组织保障不到位。一是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引导。对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的组织和引导不够,没能有效调动起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二是缺乏具体、统一的政策依据。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受到限制,氛围难以形成,有组织有领导的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相对来说还太少,整合离退休干部资源力量不足。三是缺乏奖励激励机制。有的老同志付出努力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和应有的褒奖,急需建立健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确保离退休干部活动的发展动力。
(三)平台不宽,途径不畅,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很多老同志虽有所长,但缺少发挥的空间,有好的意见、建议但传输渠道不畅,发挥作用的平台不宽,特别是在社区。一是缺乏老年人才交流平台,没有相应的交流推荐渠道。二是社会组织引导不够,多数离退休干部只是在小范围内零星发挥一些作用,整体作用发挥不足。三是社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社区结合离退休干部特点发挥作用的载体不多,活动内容不丰富,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二、意见建议
如何打破瓶颈制约,促进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除了挑选精兵强将到老干部工作部门任职,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自身建设外,结合枣庄、滕州两级老干部局所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提出“四个主动融入”的工作建议:
(一)主动融入党建工作大格局,推动老干部“两项建设”转型发展。要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首要的是在健全组织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搞好区域联动,提高整体素质,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定的政治支持。要将工作载体创新作为推动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的基础环节。一要创新管理思维。善于利用平台和资源,根据力量紧缺的现状,善于把工作的对象转变成工作的力量。要充分发挥老干部群体中党建专业人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他们退休后发挥余热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党建是专业工作”的理念,努力实现老干部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二要建立完善老干部联系员制度。要选拔那些热心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担任老干部联络员,搞好培训交流,通过请老干部讲课、专题研讨、送学上门、陪聊谈心、连心解惑、微信互动等做法,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上门走访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三要创新离退休党支部设置方式。打破组织关系隶属界限,将流动党支部建在建在老干部所在的专业协会上,建在老干部居住的社区里,方便老干部及时就近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抱团奉献余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无缝衔接。
(二)主动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大格局,推动老干部主阵地建设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社会互动,传播精神文明。一是加强专业协会建设。积极设计各种载体,搭建活动平台,促进协会作用的发挥,并探索面向协会的激励和评先机制。如滕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先后组织起了乒乓球、台球、棋牌、舞蹈、钢琴、读书等八个专业协会,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协会来加大老干部趣味活动的组织,增强了活动中心的活力。二是推进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站、展板、宣传窗等载体展示老年大学课堂成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老年大学建设成思想引领的高地。三是加强与社会的配合联动。加强各专业协会和老年大学各兴趣小组与社区及各有关单位的联系,通过社区联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老干部走出家门,既陶冶了情操,又奉献了社会,既实现了“老有所为“的目标,又弘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主动融入老龄工作大格局,推动老干部养老模式转型发展。老干部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借力发展,打好“组合拳”。枣庄、滕州两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实行多方联动、形成体系,突出重点、惠老敬老,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与老龄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引导全社会关心和爱护老干部,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提供力量和经验支持。一是积极推进文化养老。围绕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和谐有为的工作要求,推动老干部身养、心养、文养、德养、和养,使“五养”工程成为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二是促进社区功能完善。充分利用组织、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整合求助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保健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平台资源,实行资源共享,让老干部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医疗救助、家政服务、亲情陪伴、文化娱乐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助老惠老专业队伍。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加入老干部服务队伍,采取专门机构服务、志愿者服务、商业化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服务队伍体系,满足老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促进老干部服务工作社会化。
(四)主动融入人才工作大格局,推动老干部作用发挥转型发展。老干部队伍中,各类人才济济,由于缺乏激励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应按照二次开发、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的要求,鼓励老干部老干部融入社会,展现自己的风采和价值。一是搞好人才信息排查摸底。加强老干部人才的排查摸底工作,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库”,
鼓励老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实现参与社会、服务的人生价值追求。二是搞好老干部人才资源整合工作。由老干部局牵头,根据个体特长建立服务团队,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三是积极搭建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老干部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再立新功。要加强与社区、学校、农村及机关各单位的联动,抓好项目建设和载体设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专项活动,增强老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