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厚,男,中共党员,现年71岁,系淄博市淄川区信访局原局长,2016年被评为感动淄川模范人物。 王庆厚同志自2007年退休以来,始终坚持“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政治优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为淄川区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发挥文艺特长,积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自退休以来,王庆厚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才能,为全区文化事业激情唱响。 成立文艺团体,开展送戏下乡。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在居住社区组织成立了老年艺术团,既丰富的社区的文化生活,还组织他的团员们深入农村、敬老院等进行公益性演出,他们演出的作品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党的政策,演出的小品也是他亲自创作、编排。如大型表演唱《俚曲悠悠唱淄川》《文明城市咱创建》等。 创作精品节目,作好文化传承。在创作歌曲、小品之余,他将对几十年来的感悟汇集成册,出版了散文、随笔《珍惜幸福》,在老同志中开展了“纵比知足、横比知福”的大讨论,引导教育身边人感恩、知足,成为社区“大总”。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化遗产。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先生遗留下来文化瑰宝,历经300多年的,大部分的曲牌已经遗失,为抢救这一历史瑰宝,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淄川区多名老干部投身到抢救这一遗产中来,王庆厚也是其中的一员大将,他与其他的老干部创作了聊斋俚曲戏《狐狸精传书》并在省市区多次公演,为聊斋俚曲的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内容广泛,健康向上,耐唱耐听,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多彩的艺术品位,是群众的呐喊,时代的呼唤。既有“八荣八耻”方面的内容,也有歌唱家乡、颂扬祖国等方面的篇章,更多的则是充满人间情爱、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构建和谐社会吹风鼓劲的作品。 二、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作社会稳定磐石 作为老信访局局长,王庆厚具有丰富的调解矛盾纠纷经验。2015年在全区开展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后,王庆厚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加入到特邀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工作中认真学习有关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调解工作的新路子。探讨总结出“一杯茶降火、两句话平心、三味药和解、五个字醒脑”的调解工作新路子。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方针,使调解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两年多以来,调解家庭、婚姻、邻里、合同、校园等各类纠纷200余起,一次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满意和解。写出调解工作手记30万字,备结集出版。 王庆厚调解家务纠纷案 王庆厚同志作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人民调解员,做的最多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让婆媳不和重归于好,让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让拳脚相加者相逢一笑……每当此时,他觉得工作做到家了,心里很高兴。他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三味良药”: 让当事人换位思考。遇事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过错,不要“乌鸦趴到猪腚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2016年8月份,一起因为养狗引发的对门邻居打人致伤的纠纷,一直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调解员建议双方换位思考,各自都看到了自己的过错,主动向对方承认了错误。打人一方主动赔偿对方医药费8000元,双方握手言和,互相道歉,重归于好。 让当事人宽容对方,由计较变原谅。在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劝导当事人要互相善待,互相宽容,提醒当事人凡事要往宽处想,往远处看,不要钻牛角尖,只看眼前利益,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今年1月,一对离婚夫妻因为女方不履行法院调解协议问题,持续一年多争执不休,女方欠男方9万元,以没钱为由拖欠不还,男方忍无可忍,组织家族近20人到女方家闹,砸坏了女方的门窗玻璃,撬坏了女方的房门,女方报警,派出所出动十几名干警赶到现场,并叫人民调解员协助处理,赶到现场后,男方正挥舞着铁锤乱砸一气,亲属们有的拿着棍棒,有的拿着铁镐、铁锨,随时都有发生流血事件的可能。王庆厚先劝阻男方,要他冷静、理智,不要冲动,当事人冲他吼道:法院都解决不了,你能解决了吗。王庆厚和颜悦色地说:“咱们试试,但你要配合,你不配合,谁也解决不了”。他同民警一道分别找上男方及其父母,女方的母亲、姐姐、哥哥沟通疏导,从情、理、法、德各个方面耐心劝说,终于使双方达成和解,女方一次性支付给男方7万元,双方都很满意。 让双方各让一步,由争执不休变为互相退让。矛盾纠纷调解中,他坚持“双方都能接受就是标准”的原则,反复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劝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他调解的160多起纠纷中,涉及伤害赔偿的纠纷108起,赔偿金额共计102万余元,其中最多的一笔13万元,最少的一笔80元,都是一次调解成功,当即付款,双方满意。 全省人民调解专家聘任仪式 在调解工作中,王庆厚始终坚持“情、理、法、德、和”五个字贯穿始终,把调解纠纷的过程作为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调解过程中,他以古训、谚语告诫当事人无论在家、在外时刻牢记“和为贵”,遇事不冲动,对人要尊重,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要太计较,做到“懂人情、讲道理、遵道德、守法律、重和谐”,就不会引发纠纷。许多当事人听后感动地说:“通过这次调解,确实受到了教育,头脑清醒了。” 王庆厚说:听到当事人发自内心的“谢谢”二字,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对于我们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来说,老有所为人生更有意义,有所贡献就更有价值,我会继续努力发挥余热,把调解工作做得更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8年9月份,在省司法厅举办的山东省首批10名全省人民调解专家聘任仪式上,王庆厚被聘为“全省人民调解专家”,成为淄博市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