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吴友钗:为乡亲们筑起幸福之“家”

2019-5-17 14:20|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658| 评论: 0|来自: 浙江老干部

摘要: 在三门县健跳镇岙口村,只要一有空,村民们便会来到村文化礼堂这个“家”,围坐一起,共叙邻里情;打球跳舞,舒展筋骨;看书作画,翰墨怡情……这里,既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的幸福礼堂。如今,岙口村还获得了 ...

在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岙口村,只要一有空,村民们便会来到村文化礼堂这个“家”,围坐一起,共叙邻里情;打球跳舞,舒展筋骨;看书作画,翰墨怡情……这里,既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的幸福礼堂。

如今,岙口村还获得了“省级文化示范村”称号,被列入省“100个优秀文化新地标”,在三门算是小有名气。要说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助推人,村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提起“老吴”!

这个“老吴”就是共和国同龄人——吴友钗。2009年,他从邮政岗位退休后回到岙口村,担任村老人协会会长。

刚回村的情景,吴友钗至今记忆犹新,心里很不是滋味。2800多人的大村,村民的活动地点就是祠堂。村民聚在一起不是“讲白搭”,就是“搓麻将”。由于祠堂年久失修,东西厢房属于一级危房,一下雨就漏,大家活动时都悬着一颗心,生怕出现安全问题。

老吴深知,祠堂是村民的活动场所,但村里的活动和县城的活动差距太大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村民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修好祠堂,将其作为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既能做一件对得起老祖宗的事,又能为大家建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一举两得。”吴友钗的想法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2011年至2013年,吴友钗在村里组织了三场集资活动。他自己带头出资,带动村干部、协会骨干,动员子女亲戚,小到500元,大到几万元,终于筹资100多万元。

曾经杂草丛生、瓦砾成堆的祠堂经过改造,变成了16间二层砖混结构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多媒体播放室等一应俱全。

文化活动中心建好了,乡亲们日常活动也有了好去处。但吴友钗还不满足,又动员老伴一起做老人协会的工作,组建了中老年妇女腰鼓队、舞蹈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吴友钗甚至将自己每个月的退休金都贴了进去。

如今,岙口村的文化礼堂早已焕然一新:拥有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场内设置了健身室、书画室、琴江讲堂等文体活动室,建成了乡村记忆馆和藏书3000多册的农家书屋,另有室外篮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以及一座面积100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园……

建好了文化礼堂这个“家”,吴友钗根据《吴氏家训》,整理《岙口村训》,以文化人。他还向全村发出“征集令”,收集老物件丰富乡村记忆馆。在第一时间拿出自家“老古董”后,又动员老年协会成员一起带动更多村民将家中“宝贝”存入记忆馆,让更多人了解过去。

岙口村农民运动会、庆“三八”妇女节拔河比赛、全民慈善一日捐、吴氏圆谱大典、儿童启蒙礼仪仪式、九九重阳节敬老礼仪……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拉近了村民间的感情,激活了文化礼堂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这两年来,吴友钗还将目光锁定在文化礼堂功能的“升级”上。村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联网,实行电子借书,这在全县还是第一家!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