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普陀区委老干部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老干部局和区委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探索促推进,以创新促发展,全力打造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新平台,在强化制度建设、探索活动品牌、创新工作阵地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5年12月,普陀区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统筹协调全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在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组织设置、规范组织管理上,大胆探索新时代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加强组织领导,下好普陀区“一盘棋”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市委、区委的中心工作,找准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将精神文化建设融入基层“大党建”体系,推动形成全区统筹、分级负责、协调推进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创新组织设置,织密普陀区“一张网” 按照“趣缘、业缘、地缘”要将“支部建在组队中”,率先在区离退休干部兴趣组队中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4个。同时,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原则,紧贴街镇实际,在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涉老协会、社区团队和兴趣组队中,推广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55个,织密全区“一张网”,对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组队实现全覆盖。 规范组织管理,拧成普陀区“一股绳” 进一步转化《党建引领 统筹协调 加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调研成果,制定了《关于加强普陀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年-2021年)》,引导全区离退休干部拧成“一股绳”,汇力聚心,汇智聚才,汇果聚成,助威新征程,助力新普陀,助推大党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充分发挥正能量。 二、探索活动品牌,增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新时代新征程,聚焦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普陀“两区”建设等中心工作,探索创立了“红锦织梦想”“同心家园社区行”“普老喜乐汇”“普老也要上春晚”“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辞旧迎新联欢暨游园会”等精神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引导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围绕中心大局,全力打造“红锦织梦想”主题活动 2018年,普陀区联合松江区、闵行区开展了“红锦织梦想·戏曲颂改革”精神文化主题活动,受益离退休干部、社区群众近500人。今年,普陀区和周边区及区域联合体单位商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联合举行“红锦织梦想·诗文颂华诞”精神文化主题活动。每年,普陀区委老干部局根据中央、市委要求,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精神文化活动形式,精心策划“红锦织梦想”主题活动的副题,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同心家园社区行”专题活动 普陀区委区政府提出“美丽普陀-同心家园”建设后,普陀区委老干部局、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积极策划组织“美丽家园社区行”专题活动,2018年开展了“晚晴光影秀社区”“桑榆同心送温暖”“秋霞丹青赞改革”等13场特色活动,组织老干部各兴趣组队进社区、进园区、进院区送文体节目,与居民群众“结同心、看亮点、补营养、增能量”,受益居民15000余人次。 围绕传统节日,持续推进“普老喜乐汇”系列活动 如“张灯结彩闹元宵”“欢歌笑语迎三八”“家和月圆庆中秋”等,每年参加活动老同志3500余人次。同时,还创建了“普老也要上春晚”品牌活动,倡导文化搭台,老有所乐,集老干部区域联合体、条块单位、兴趣组队和街镇(社区)老年文化团队力量于一体,让老同志成为春晚的主角,为精神文化挖掘更多有才能的老同志。2018年,“普老也要上春晚”主题活动“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辞旧迎新联欢暨游园会中亮相,参与老同志近11000余人次。 三、创新工作阵地,拓展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覆盖面和影响力 为适应转型期老干部工作的客观实际,普陀区在“普老汇+”“党建+”和“互联网+”上下功夫,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加强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建设。 整合区域资源,以“普老汇+”,扩大精神文化覆盖面 整合社区资源 利用区老干部活动室、老干部大学及分校,街镇党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区老年(老干部)活动点等场地,挂牌“普老汇”,开辟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活动新阵地。目前,全区共创建“普老汇”活动阵地112个。 整合区域联合体资源 联手区法院、司法局、教育局、文化局等部门,联手驻区单位,区域联合体成员单位,如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宝钢集团等,采取“单建、融入、合用、共享”等方式,扩大精神文化活动覆盖面。2018年,整合区域联合体资源,举办了垂钓友谊赛、摄影风采录、改革开放书画鉴赏、辞旧迎新联欢会等10余场活动,区域联合体参与活动近2000余人。 整合老年大学资源 普陀区老干部大学与老年大学合作办学,通过课程共商、队伍共建、活动共享,形成四个“一期”特色教学,即每年开设一期党课、制作一期期刊、开展一期交流、举办一期汇报演出,参与学员达1万余人次。2018年,区老干部大学共开设主体班级5个,在长寿、曹杨、长风、宜川、甘泉、石泉、真如7个街道设立形式多样的社区分校,累计各类上课、讲座共151课时,学习学员4500人次。 发挥正能量,以“党建+”,扩大精神文化感召力 区级正能量 制定下发《“不忘初心晚霞美、牢记使命夕阳红”主题活动方案》《关于在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忆初心,葆本色”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开展“讲学习,强意识”“忆初心,葆本色”“看变化,赞成就”“说故事,弘精神”“献良策,助发展”“亮风采,当先进”等六个系列正能量活动200余场,开展“忆初心,葆本色”主题党日活动70余场。 街镇正能量 普陀区10个街镇坚持党建引领,开展正能量活动,助力社区事务自治、社区管理共治、社区文明德治、社区秩序法治的“四治一体”社区管理新模式。曹杨新村街道创设“普老自治家园顾问团”,石泉路街道创设“普老议事厅”,真如镇街道创设“普老‘两新’党建顾问团”,桃浦镇创设“普老汇智服务队”等,展示了离退休干部党员风采,受到了居民群众广泛好评。 党员正能量 “常青树护照”是普陀区探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正能量管理的新方法,运用护照+争章积分的方式,鼓励老干部、老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发挥作用、参与基层治理、体现自身价值。2018年,开展“常青树护照”争章积分活动150多场,累计发放护照1000多本,活动盖章近20000次。引导老同志参与无违建居村创建、市民巡访、“两新”党建、行业监督、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争当“城市啄木鸟”。 搭建智慧平台,“互联网+”,扩大精神文化影响力 阵地 将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普老汇党建阵地打造成离退休干部的“温馨港湾、教育园地、党员之家”,组织老同志积极创作、发声,为普陀发展点赞建言。 作品 2018年,引导老同志创作诗词800余篇,撰写各类征文1000余篇,摄影、书画等作品2000余幅。在中组部老干部局老干部之家网站、《支部生活》《上海老干部工作》《新普陀报》、市教育电视台、普陀有线台、上海普陀门户网站和普陀党建网等媒体,宣传老干部先进事迹和老干部工作600余次,刊载老干部体会文章、诗词书画摄影作品1800余篇。 媒介 用好新媒体,开展老普微代言升级,微视频接力,微信息宣传,展示老同志的风采。今年,普陀区委老干部局和各街道镇对“普老汇站点”活动进行统筹谋划,系统设计,精心策划每月活动菜单。例如,4月活动瓷上釉彩“醉美苏河春意浓”、5月活动咖啡拉花“党徽闪耀在我心”等。同时,还以信息化带动精准化、规范化,通过“普陀老干部”微信公众号、“普陀离退休干部党建直通车”微信小程序打造网上老干部之家,及时发布活动信息,实现精神文化活动“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