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密市现有离退休干部8781人,其中离休干部183人,党员4817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6〕37号文件精神,按照“党建统领、组织凝聚、政策推动、综合服务”的思路,创新打造“党建+品牌化”工作模式,促进老干部工作精准化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本色家园·红高粱”党建品牌,全面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组织力 2009年成立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近年来,针对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新特点新需求,创新实施“345”党建工作法,着力加强党工委实体化建设,实现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化、信息化。 一是把握“三个区分”,着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员“家”建设。区分离退休干部党员年龄、行业、地域状况,着力构建离退休干部党员固定的“家”和流动的“家”。健全完善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市直大系统、镇街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市直单位、社区(村居)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三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网络。同时,将党组织向老年大学、关工委、老科协、老体协、莫言研究会等涉老社团延伸,加强对社团组织党的领导。设立驻外地老干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2018年8月15日,高密市在京老干部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在京35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有了自己的“家”。全市现已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156个,实现了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全面、有形、有效覆盖。 二是加强四项教育,着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依托高密党建云平台、市党性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刘墉清爱文化园等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建成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注重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思想、作风、使命四项教育。同时,组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用好“五微”(微课堂、微课本、微电影、微阅台、微党校)微教育平台,上好“四个党课”(专家讲党课、身边党员讲党课、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上党课、通过新媒体网络上党课”)。创新成立离退休干部纪工委,通过编印《清风映霞》小册子、开设道德大讲堂、拍摄微电影等形式,教育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三是突出“五好”创建,着力推进过硬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党组织书记工作补贴,建立推行“双报账”(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每月向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报党建账,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向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报党建账)“双述职”(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每年向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述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每年向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述职)制度机制。开展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一支部一工作法一品牌”建设,全市已总结形成“红色丹青”“一心带四点”“兴松党建”等党建品牌和支部工作法60余个。七一前夕,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电视、报纸等媒体对60多个先进党组织、200多名优秀党员进行总结宣传,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叫响“尊老重干”服务品牌,全面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从2012年开始将全市退休干部纳入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统一组织服务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思路,探索实施“四线”工作推进机制,实现老干部服务管理的精准化、精细化。 一是以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为主导,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意见》,明确党工委具体承担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立审批、党组织书记培训、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开展重要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五大职能。联合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活动的通知》,对离退休干部阅读文件、参观考察、走访慰问、健康查体、服务用车、节日福利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七个一”(进行一次专题谈话、举办一场荣休仪式、赠予一份纪念物品、开展一次家庭走访、举行一次欢迎仪式、组织一次集中体检、组织一次研习培训)干部荣休制度。通过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在线管理系统、生活医疗服务信息平台等方式,为老同志开展学习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参加组织活动和日常医疗、生活等提供更多便利和更优服务,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以原工作单位党组织为主体,做好老干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突出“三个加强”: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在各单位设立老干部工作办公室,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离退休干部基本情况信息库和诉求台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完善落实“三会一课”、支部生活日、党员“政治生日”等党建制度,把每一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紧紧地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加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单位投入为主、市财政适当补助的方式,加大各级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开展市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学校创评活动。全市现已建成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学校46处,文体健身点328个。 三是以社区党组织服务为补充,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推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进社区纳入全市社区党建工作总体规划。依托社区资源优势,设立“一岗、一室、一中心、一学校”(亲情服务岗、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室、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学校),打造“十分钟服务圈”,为老干部在居所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提供就近便利的活动场所和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发挥12349服务热线以及社区、社会资源优势,实施离休干部“1+X”(建立以家庭服务为主,一名在职干部、一名医生、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名志愿服务者等X个帮扶人员联系包靠机制)服务模式。开展“慈心一元捐”活动,设立40万元困难党员老干部党内关怀基金,三年来,累计为467名困难党员老干部发放帮扶资金93万元。 四是以社团党组织为延伸,让老干部发挥专长、聚力生辉。成立老干部社团党委和服务管理中心,对老干部社团“统一孵化、统一展示、统一办公、统一服务”,实现全市老干部社团组织的“统管”。重视发挥社团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将更多的非党老干部依照共同的志趣爱好凝聚在社团,老干部可根据身体状况、志愿爱好和专业特长自愿加入、参与活动。全市现已成立各类涉老社团组织70余个。 三、深化“老树著花”文化养老品牌,全面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指数 在健全组织机制、强化服务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学有阵地、乐有载体的要求,深入推进“老树著花”文化养老品牌建设,不断满足老干部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一是加强阵地平台建设。坚持“老年大学姓党”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1+N+X”(以市老年大学为中心,设立N个老年大学分校、X个教学点)教育模式,开设以授课内容为主的第一课堂,以课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以远程教育为主的第三课堂和以游学教育为主的第四课堂。老年大学现开设30个专业、60个教学班,在校人数达2798人,设立密水街道康成颐养园、妇女健身协会等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68处。目前,已组织4批次380余名老年学员开展境内外游学交流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市老年大学荣获“山东省首批规范化示范老年大学”称号。今年市委决定在城区东部新建一处占地20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老年大学东校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 二是加强活动平台建设。依托老年体协、老年科协、莫言研究会等涉老组织,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定期开展书画、象棋、门球、高智尔球、广场舞等比赛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大赛、月有小赛,愉悦老干部身心。今年以来,先后参加正月十五街头文艺展演、全国老年模特大赛、山东省“齐鲁夕阳红、五彩中国梦”大型文艺汇演、潍坊市首届老干部艺术节和老年人合唱大赛等文体活动100多场次,参与老干部3500余人次。 三是加强文化平台建设。以弘扬高密传统文化为主线,重视老干部在历史发展方面的见证意义,从爱好文史的老干部中聘请30多人的“文史顾问”,撰写回忆录、整理文史资料。近两年先后编辑出版《高密三贤》《莫言研究》《高密村庄大典》《高密历代诗词选》《春华秋实》等文史系列丛书60余部。同时,通过举办“我的离退休生活”“我看改革开放”“记忆·潍坊”等主题征文比赛,开展“高密四宝”(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茂腔)进老年大学、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使老干部在文化交流中陶冶了情操、充实了生活,在感受文化中延伸了人生价值。 四、擦亮“霞满凤城”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提升老干部的正能量 重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组建“霞满凤城”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动员引导他们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等方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一是抓好载体建设。在对全市老干部的特长、爱好、身体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起了“银色人才信息库”,成立了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和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市级老干部为主体,成立了关工委、老年科协、老年体协、莫言研究会等涉老组织,参与对民生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调研讨论,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帮助。市老年科协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先后撰写调研报告80余篇,其中,《关于在胶河生态发展区张家庄、孟家沟等地兴建蓄水大坝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水利部“十二五”规划,目前总投资8.16亿元的孟家沟水库建设工程已竣工运行。 二是抓好主题设计。聚焦“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设立市老年大学“繁星”慈善基金,实施“一十百千万”(打造一个品牌、规划十个系列、开展百场活动、组织千人参与、实现万众效应)志愿服务工程,开展“四联一带”(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系一个社区、一个社团、一个企业、一个学校,通过党群共建、党群联建,带动非党老干部弘扬新风气、释放正能量)主题活动,全力打造“霞满凤城”志愿服务品牌,有组织的引导老同志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四个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综治维稳、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抓好价值体现。为激发老干部奉献社会的热情,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奉献录和奉献积分制。同时,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刊发《老干部工作》等形式,及时对老干部正能量典型进行总结宣传推介,使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目前,全市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160余支,发展志愿者4000余人,形成了“智慧大叔”“网吧啄木鸟”“雷锋妈妈连”等2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了像回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市建设局退休干部宋金民;农家院里升国旗、热心教育下一代的井沟镇呼家庄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嵇旭春;成立东北乡文化研究会,致力于民艺民俗文化挖掘与传承的东北乡红高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杜宝玲等一大批老干部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