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胶州市澳门路上,有这样一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的创办人名叫王桂芳。她,退休多年,年至古稀,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一心想着为党、国家和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工作,发挥余热,传承红色。她,自费20余万元建设教育基地、编写材料,不求回报,不求名利,只为让孩子们接受爱国教育,让孩子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血泪历史,了解一代又一代伟大的革命先烈。 自费创建红色教育基地 今年70岁的王桂芳,是胶州市政府办公室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加入胶州关工委,任五老宣讲团副团长,并义务担任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的课外辅导员。2016年至今,她每周义务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课,截至目前,累计授课200余课次,受教学生1.2万人次。先后被授予“胶州市关心下一代特殊贡献先进个人”“胶州市文明市民”“胶州市十大尚德人物”等荣誉称号。 王桂芳所创办的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于2015年,分上下两层,综合面积达220平米。在基地现场,记者看到,一楼两侧的墙壁展出着不同时期为革命献身的英模事迹。房间两侧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红色书籍。基地的二楼则挂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在每个历史时期砥砺奋进的图文展板。“这所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是面向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开展讲授爱国主义红色教育课程的主阵地。”王桂芳说。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租赁房屋、购置桌椅,还是购买书籍、印刷教材,基地上下所有的花费都是由王桂芳老人自费建设完善的,所有的费用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20余万元,而这些钱全部出自王桂芳和老伴两人多年的退休金以及个人积蓄。王桂芳坦言,自己生活中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也很多年没有为自己买过新衣服了,“钱够花的就行,除了每个月和老伴两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余下的退休金基本都花在基地上了。”看得出来,老人虽然平日节俭,但是在创办基地这件事情上则是十分大方。 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拖 提及创办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的初衷,王桂芳表示,自己从小受党教育、受党培养,心中饱含对党的热爱、对毛主席的敬仰。就是想把自身滋养着的红色基因,毫无保留地传递出去。“如今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也一直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毛主席、共产党以及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一切。因此,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 “真正萌生出创办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的想法,实际上源于一次义务授课。”王桂芳对毛泽东诗词情有独衷,作为第四实验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她曾到学校讲解毛泽东诗词。“当我在课堂上讲到毛泽东诗词时,询问学生‘谁知道毛泽东是什么人物?’没有想到,对这样一个伟大领袖,听课的100多名孩子却知之甚少。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必须把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搞起来,再也不能拖了!”王桂芳说。 说起来容易,但是想要真正把爱国主义红色教育落实到实处,对王桂芳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当时就在想,一个普通人,怎么搞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在哪里搞?钱从哪里来?如何开展工作?可以说,我在创办之初是举步维艰。”对于她的想法,不仅家人、朋友不理解,当时社会上也有各种声音,褒贬不一,甚至有人怀疑我为了博出名。但是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能多教育几个就多教育几个,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了孩子再辛苦也值得 终于,在王桂芳的坚持与劝说下,家人也都慢慢开始理解她的用心并予以支持。 2016年8月,她自费以每年7.5万元的价格,在文化市场旁边租赁了这间200平方米的房子,建立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园地。她与教育基地周边的第四实验小学、三里河小学、北京路小学、瑞华小学这四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给中高年级的学生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课。每节课40-60人,每堂课40分钟。 同时,为了让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王桂芳使用自己编印的教材,配合教室里的展板图文内容,并把相关人物的事迹打印下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提升了学习成果。“有的时候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久站的双腿也会变得麻木无力,但当听到看到孩子们言谈举止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我就会感觉病痛全无、充满激情。”说到这里,王桂芳充满了成就感。 据了解,三年来教育基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史育人的服务宗旨,采取邀请学生参观展览、举办大讲堂、举办征文、革命传统报告会、送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教育基地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学生受教育人数年平均达1000多人次。 下一步计划创办“雷锋班” 说到下一步的规划,王桂芳表示,今年计划在小学试办“雷锋班”,购置《雷锋的故事》1200册,邀请胶州的书法家在每一本书扉页写下寄语、写上获赠孩子姓名,为的是让雷锋精神常伴孩子左右,激发更多孩子践行雷锋精神的热情。“除此之外,我还计划编印一套名为《民族英雄》的丛书,不出版发行、不赚取费用,捐赠到所有学校图书馆,分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中。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事迹,理应被永远铭记!”王桂芳说。 在给孩子们讲授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之余,王桂芳也喜欢和孩子、家长谈心谈话、深度交流,“很多家长建议在讲授爱国主义红色教育课的过程中,加入讲授胶州先模人物的故事,用蕴含胶州文化特质的身边故事教育感染孩子们,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接下来,我将继续深挖典型人物事迹,特别注重发掘胶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保障胶东国际机场建设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模人物典型事迹的精神力量,激励孩子们从小树立榜样意识,更好地学习榜样、努力奋斗。”王桂芳告诉记者。 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王桂芳老人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比如,组织了一批退休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教师和社会的爱心人士,组建了女子红歌歌咏队。据了解,目前歌咏队已经发展到16人,每逢重要节日、纪念日,她们便身着红军服装,在市民文化广场、三里河畔,纵情演唱红歌,带动了很多群众参与到纪念活动中来。她还计划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拓展到大学校园去,到位于胶州的青岛工学院进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义务宣讲。“要让当代大学生们感受到革命先辈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是如何奋勇前进的,引导他们去根植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努力为社会建设做贡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者,王桂芳始终不忘自身的责任,走在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