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济宁市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了新时代文明传习的一支生力军。 发挥政治优势,开展文明传习。紧紧抓住全市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机遇,依托各级建立的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站、文明传习所,广泛组织离退休干部进驻开展文明传习和学习实践活动。一是深入传习新思想。着眼于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孔孟之乡落地生根,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理论功底扎实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话语,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讲理论政策,确保入眼入耳、入脑入心。鱼台县退休干部李忠厚骑车走乡进村,在村级党员活动室、文明传习所讲授“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乡土宣讲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讲师”。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支持离退休干部成立孔孟思想等文化研究小组,参与编撰了《儒家经典文化读本》等80余部传统文化书籍。连续举办4届“离退休干部儒学节”,组织老同志开展儒学诵读、儒学讲坛等活动。组建“乡村儒学讲堂”老干部义工团,到文明实践站开展传统文化宣讲,受众达10万余人次。义工团的老干部志愿者金呈蓉被评为了2018年济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三是讲述红色文化故事。结合开展干部政德教育,聘请部分老同志担任客座教授和顾问,编撰政德故事、廉政文集,为开展政德教育提供案例素材。在济宁微山湖、羊山等红色教育基地,一大批离退休干部志愿者为学生、群众义务讲述红色传统、革命故事,涌现出弘扬王杰精神的韩义祥、红色收藏家张茂路等离退休干部典型。 发挥经验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将离退休干部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鼓励引导他们根据各自专长优势,开展志愿实践活动,助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组建离退休干部“党建顾问团”。试点推行离退休干部“党建顾问团”制度,为乡镇街道选派了第一批26名熟悉基层党务、热心服务群众的离退休干部“党建顾问”,充分发挥他们参谋助手作用,协助部分村党支部完善制度,推进开展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二是组织离退休干部“牵手第一书记”。试点建立离退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互动机制,双向选定结成了第一批29个帮扶对子,通过在政治上传、在经验上帮、在工作上带,传承党的优良作风,传授抓好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建立了兖州区兴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企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支持。三是搭建离退休干部人才帮扶平台。坚持因材施策、精准帮扶,组织有专业技术技能离退休干部开展公益帮扶、技术指导等活动。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系统的老同志培训乡土种植人员,推进良种繁育、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顺利实施;组织老中医、老专家赴乡村义诊,为乡村医生提供技术指导;组织老教育工作者、老教师下乡村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心理咨询等活动,积极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发挥榜样优势,支持文明城市创建。围绕济宁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局,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支持文明城市创建,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一是组建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组建文明出行、市容市貌、文明宣讲等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公共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清洁、市民公德道德宣讲等活动。任城区竹竿巷社区“红旗先锋”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爱心驿站”党支部,引领带动了300余名中青年志愿者参与创城志愿服务活动。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济宁调研时,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推选离退休干部当“楼长”。在主城区部分老旧小区,推选一批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离退休干部进入楼长队伍,探索建立“楼长党委”,又组建“马兰花课堂”“小板凳红色宣讲队”等志愿服务党小组,引领居民协商,推进社区善治,先后为群众解决诉求2300余件,涌现出韩仲英、杨体英等一批先进老干部楼长典型。三是“大手牵小手共创文明城”。集中开展了“同心共筑中国梦,老少共创文明城”行动,先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共创文明城市”“传承好家教好家风,创建文明家庭”等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文明意识、争做文明公民。全市550多个“五老”关爱团和1.1万名“五老”志愿者参与其中,覆盖60万名青少年,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