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市淄川区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紧紧围绕“党建+文化”的工作思路,为党建工作注入文化活力,为文化活动赋予政治内涵,全面打造“本色家园·夕阳映般阳”工作品牌,培育了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红色基因、生态守护四支老干部队伍,不仅增强了党组织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吸引力,更让正能量活动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让“夕阳”映红了“般阳”大地。 培育文化传承队伍,助力文化名城建设。聊斋俚曲是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弘扬这一文化遗产,淄川区5名老干部牵头成立了聊斋俚曲艺术团,并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他们以传承蒲文化为己任,创作了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的文艺作品,相继荣获首届山东地方戏新创作小戏展演二等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星光奖”金奖、“山东省十佳庄户剧团”等殊荣。近年来,为了弘扬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淄川区以聊斋俚曲、老年书画学会、老年体协三个老干部社团和老年大学为主阵地,吸纳精通内画艺术、刻瓷艺术、磁村花鼓等文化艺术的老专家、老学者和传承人,形成2000余人的文化传承队伍,围绕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歌颂改革开放40年新变化开展了“红色使者进基层”活动100余场次,为助力文化名城建设发挥了余热。 培育人民调解员队伍,助力社会和谐稳定。淄川区在开展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在全区范围内选拔了52名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群众基础好的老干部志愿者,由区司法局聘任,担任特约人民调解员,经培训后派驻区法院、6个基层法庭、20个派出所和五室六联等单位从事人民调解工作。每年根据老干部年龄情况、身体状况,区委老干部局从“银发人才资源库”对人民调解员队伍进行调整补充。近两年来,老干部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地调解处理矛盾纠纷1658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2018年9月份,在省司法厅举办的山东省首批10名全省人民调解专家聘任仪式上,老干部王庆厚被聘为“全省人民调解专家”,成为淄博市获此荣誉的第一人。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把说服、教育、化解工作做在立案前,减轻了公安部门、审判机关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司法成本,这支老干部人民调解员队伍,也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培育红色基因队伍,助力精神文明建设。2015年,淄川区从“银发人才资源库”中选取14名具有典型事迹和讲课经验的老干部,组建了“老干部讲堂”,围绕十九大精神、党史国史、经典国学、革命传统教育、淄川发展等各方面知识为全区提供公益性宣讲,先后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讲100余堂,观众近2万人。2018年,淄川区从“老干部讲堂”主讲人中推荐7名优秀老党员,担任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点辅导教师,开设了“老党员上党课”,请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为参观学习者讲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党员形象,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执政能力。目前已在全区各组织生活点讲课30余次。通过引导老干部做党委政府在社会各个领域正面舆论的传播者,为精神文明建设摇旗呐喊,老干部们切实充分发挥了红色基因传承的作用。 培育生态守护队伍,助力生态环保治理。近年来,淄川区在区老年大学和老干部居住比较集中的城市社区建立了7支老干部环保志愿者队伍,并相应成立了党组织,涵盖了2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通过组织开展离退休干部“关爱生态环境”主题党日、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50余次,引导老干部为全区生态环保建设贡献智慧、发挥余热,并带动社区群众共建和谐美丽家园。2018年,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区老年大学京剧团以环境保护和精准扶贫为主题,创作了现代京剧《山梦》,并组织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30余场次,为生态文明建设激情唱响,将生态环保理念传播到了基层群众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