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杨善洲获得改革先锋称号。杨善洲老书记是保山大地养育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典范。他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他廉洁奉公,没让妻子和孩子“农转非”,退休后植树造林22年,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老书记工作的目标是群众的利益,工作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应当像他那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应当像他那样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为父母、待百姓为亲人,心系百姓、心忧百姓;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广大老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领导经验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一宝库,积极发挥老干部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中的示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使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等一代代传承下去,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离退休老干部“投身革命既为家”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既是理想信念的传播者,更是理想信念的实际示范者。我个人认为,自觉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就是要从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杨善洲老书记学起,对照老书记的一言一行比思想、比作风、比干劲、比奉献,坚守信仰,坚守底线,不忘初心,牢记宗旨,自觉做到“三个反对”与“三个树立”。 反对利己主义的人生观,树立服务人民的人生信仰。利己主义人生观的核心是“为我”,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人生观往往把个人的私利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把不择手段地谋求个人私利当作处世的最高准则,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这种人生观与人的社会性格格不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认为,任何个人都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任何孤立的个人离开社会都无法生存。这种人生的本质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得好:“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这种人生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近年,我省出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一个是领导干部的反面典型白恩培,另一个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杨善洲。在白恩培案件警示录中有记载:白恩培2000年至2013年,白恩培先后利用担任青海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直接或者通过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46亿元。“贪了10年,玩了10年,耽误了云南10年。结交了一批老板,带坏了一批干部,重创了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而我们敬爱的杨善洲老书记与之形成强烈的反差。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党中央总书记和省委领导去视察,他正在田里和农民一起劳动,浑身沾满了泥水。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干工作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帮群众办事。他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一生没有积蓄,连给家里修补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杨善洲同志就是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就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活的教科书。杨善洲这种克己为民的高尚情操,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具体体现。毫无疑问,我们所有离退休干部必须反对利己主义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使自己的一生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树立奋斗拼搏的人生信仰。享乐主义人生观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认为“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现在社会上少数人鼓吹的所谓“潇洒人生”“游戏人生”“杯中人生”,就是这种人生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人生观实质上是剥削阶级的纵欲主义。它的错误就在于否定了人生应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忘记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理解“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与之相反,奋斗拼搏的人生观认为,幸福与奋斗、拼搏紧密相连。幸福的源泉在劳动和创造之中,在谋求集体利益的奋斗之中。只有人人都奋斗拼搏,对社会尽职尽责,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我们无产阶级从来不反对正当的个人幸福和适度的物质享受,但它要求必须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统一起来,把劳动创造和生活享受统一起来,把个人幸福和人民幸福统一起来。马克思有句名言:“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当老干部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牢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的时候;当老干部积极参加“保山改革开放40年新成就”“我看保山三个万亩生态工程建设”调研,分别对保山进一步改革开放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的时候;当老干部参加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参与文化文艺活动晚会大家欢聚一堂的时候,他们得到的是市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人民群众赞许和羡慕的目光,汇集的是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们自然地就会充满一种崇高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而那种只知道享乐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种快乐的。 反对消极颓废的人生观,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信仰。消极颓废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如梦,万事皆空”“人生只有痛苦和烦恼,毫无乐趣”。持这种人生观的人,常常以“看破红尘”“超凡脱俗”自居,对现实采取消极、悲观、逃避的态度。他们心灵空虚,意志薄弱,经不起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受一点挫折就感到前途渺茫,世路难行,因而苦闷烦恼,彷徨悲观,甚至厌世轻生。这种人生观的危害,就是误导人们走向绝望和堕落。乐观向上的人生信仰认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持这种人生信仰的人,坚信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坚信自己的事业必然取得胜利,因而其人生态度始终是充满信心、积极进取的。有了这种人生信仰,就能在人生征途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目前,我共有离退休干部19992人,离退休干部党委(工委)6个,离退休干部党总支10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84多个,广大老干部怀着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心怀忧党爱国为民的情怀,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没有广大老干部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保山的大好局面。作为一名老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铁肩担道义”,学习善洲精神,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做好全市的老干工作,应该努力当好“四员”,引导广大离退休老干部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同志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驾驭人生之舟乘风破浪,扬帆前进。 吃透政策,当好党和政府的宣传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我们党历来重视老干部工作,在解决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特别是生活待遇方面出台了许多的文件。从这个层面理解,老干部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我们在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要解决好老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确保老干部的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生活待遇不落实,不仅影响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大局的稳定。因此,要建立老干部的工资、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付机制,确保不发生拖欠。对凡是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明文规定应该给予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要千方百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决不能以各种借口拖延不办。各级领导一定要站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高度,抓好落实,保证广大离退休干部晚年的幸福生活。 强化担当,当好老干党建的组织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老干部工作别的国家肯定没有,其他党也没有,我们有,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特色。刘云山同志也曾强调: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老同志、凝聚老同志、服务老同志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所在。利用党组织的不断完善,创新载体、强化组织活动,发挥组织优势解决好老干部的政治待遇问题。从政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的同时,抓好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作用,联系当前的新形势,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真正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精神永存。 主动问需,当好服务老干部的勤务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广大老同志十分关心,经常利用出席会议、考察调研等机会看望和慰问、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体现了对老同志的尊重和关心,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站在承载重任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涵,来履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履行好这项重要任务,就要把党中央关心爱护老同志的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一丝不苟地贯彻好,从政策和制度上确保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落实到每一位老干部身上;就要对老同志保持敬重之心、倾注关爱之情、多做务实之事,周到细致地做好工作,既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又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用心用情、心到情到,带着孝心爱心耐心,敬爱至恭地服务老同志,让老同志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 注重方法,当好汇聚正能量的引导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刘云山同志曾强调,要倍加珍惜老同志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中坚定走向未来的信念,把老同志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党全社会发扬光大。老同志长期受党的教育,经历了各种风浪考验,思想觉悟高、辨别是非能力强,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鲜明本色。他们身上体现着爱党忧国为民的高尚情怀,传承者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老干部工作理应组织引导老同志发挥好这方面的作用,老干部工作部门要自觉担当起中央赋予的这一重要任务。一是引导老干部做锲而不舍的长者。老同志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经受革命战火、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洗礼,力量非常巨大,在社会上也非常有影响。他们中既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有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一个宏大的、蕴含着丰富经验和智慧的人力资源宝库。在老干工作中注意引导老同志发扬优良作风,不忘初心,发挥好对年轻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好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监督作用,教育党员干部真心真意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千方百计为人民谋福祉。二是引导老干部做齐家治国的智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同志要“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发挥余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希望老同志“讲话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广大老同志给予的期望,就要引导老同志发挥好、运用好自身政治智慧、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等宝贵资源,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凝聚起来、动员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条正能量,树立“为党做事,是老同志最大的快乐;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是老同志最大的满足”的价值导向,做齐家治国的典范。三是引导老干部做忧党忧民的仁者。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特别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的老干部、老党员经历了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很强,对党有很深的感情,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资源。作为老干部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老同志带头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发挥老同志德高望重的优势,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好声音,扶正祛邪,净化舆论环境,推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四是引导老干部做誓言铮铮的谏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重大方针,多次指出“落实党员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离退休干部党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政治资源,组织引导老干部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和建言献策、批评监督作用,对于加强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中央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好以“展示阳关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老同志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讲真话实话的优势,把经常听取老同志对党的重大政策和举措出台后贯彻落实情况的看法和意见建议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职责,紧紧围绕党的大政方针以及本地本部门制定的重大政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深入地了解老同志及他们周围干部群众真切真实真心地反映,认真听取他们对贯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落实情况的整体评价及意见建议,积极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帮智出力,及时为党中央及各地各部门了解真实情况、科学决策部署、改进推动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